新冠危机提醒人们,全球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单打独斗的各国无法解决许多重大的发展挑战。总之,这场危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世界将最终摆脱传统的捐赠者-接受者援助范式,转而建立一种不依靠人均收入的国际合作模式。人们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快速蔓延扩散,构成对人类卫生健康以及世界和平发展最紧迫和最严峻的挑战。
受新冠病毒影响,世界按下“暂停键”。多国采取的孤立和封锁措施实际上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认为,人们应将新冠病毒危机视为机遇。如果人们从中汲取教训,这一大流行病还将为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加强国际合作提供独特的机会。
二十国集团将于26日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推动全球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影响。国际社会期待峰会推动二十国集团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发出一致声音,引领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努力不足以使他们的决定与科学证据保持一致,他们的回应太迟了。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政府未能切实努力了解新冠病毒的特点,并且他们为保护公众而采取的措施太少、太迟。特朗普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准备最充分的国家,但其判断和政策决定既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专家提供的最佳建议。
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和程度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规模巨大,且令人震惊。这种大流行不仅仅是全球性的医疗和经济紧急事件,还事关当今的全球政治和经济合作体系。现在,全球对疫情的经济反应是杂乱无章的,这对全球繁荣和经济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迫切需要立即重申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
外媒称,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正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力打赢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各方高度认同和赞赏。
巴西重要智库——瓦加斯基金会3月6日举行新冠肺炎疫情研讨会,与会者认为,随着疫情在多国进一步蔓延,迫切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
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中国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中国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国际社会肯定和支持。中国也为世界各国争取时间,为各国战“疫”提供了“中国方案”。
3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和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马尔帕斯发表联合声明,表示随时准备支持其成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人员和经济挑战。IMF和世行强调,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经济方面影响至关重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和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3月2日发表联合声明说,IMF和世行“随时准备”帮助成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带来的挑战,并特别关注卫生系统薄弱的贫穷国家。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1月31日说,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对欧亚经济联盟来说至关重要。欧亚政府间理事会会议31日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阿拉木图举行,会议就扩大成员国间经贸合作等议题开展讨论。米舒斯京在发表讲话时表示,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对欧亚经济联盟来说至关重要。
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委内瑞拉外长阿雷亚萨日前在京表示,21世纪的中国正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引领互利共赢国际合作的典范。
在22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来自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科幻作家纷纷表示,更多的国际合作将帮助亚洲在未来的世界科幻产业版图上大放异彩。
以色列第四届未来高科技会议20日在以色列城市贝尔谢巴举行。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5G、数字健康等领域,各国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7日至21日,以色列首次人工智能周在特拉维夫大学举行。参加活动的业内人士表示,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称目前人工智能已逐步在医疗健康、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领域开始应用,但仍处于早期阶段,还有待技术进一步提升,并认为开展国家合作有利于推动这一行业快速发展。
德国联邦政府13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德国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加深,仅2018年德国联邦教研部为加强教研国际合作专门投入约9.78亿欧元。
“近年来,中国科研不但在国际合作程度上持续提升,部分领域的科研水平也达到国际一流。”今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吴建平教授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11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首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与会嘉宾认为,中国再保险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要正视差距,进一步拥抱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再保险合作,推动再保险行业在全球风险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显示 272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