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高于去年四季度4%的增速,开局总体平稳,但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多家国际机构官员表示,尽管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政策空间足、市场潜力大,前景可期。
多家国际机构与投行的专家认为,中国宏观政策发力,将支持经济稳健复苏。
随着中国经济和影响力的扩大,国际社会的反应变得更加有力和不灵活。为实现其目标,特别是在面临多边机构内部的反对时,中国采取了多层面的全球经济治理方式。这一战略是由国内需求、战略关切和国家发展经验驱动的。
从成立之初,上合组织就一直致力建立公平的国际关系。上合组织20 年的活动证实,该组织是讨论和解决紧迫的地区和国际问题的有信誉和影响力的平台,并在迅速发展的世界中赢得了巨大权威。该组织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确实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机构。
今年以来,我国各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经济保持稳定恢复。近日,世界银行、惠誉、标普等国际机构纷纷对2021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作出积极预期。
记者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2021年服贸会已有96家国际机构初步确认线下或线上办展办会。
在危机面前,中国经济笃定前行的步伐铿锵有力,屡屡给世界超出预期的惊喜。中国的优异表现也产生了强大的“溢出效应”。展望未来,随着新冠疫苗研发和接种不断取得新进展、各国财政货币政策支持、疫情管控措施谨慎放宽,全球经济正迎来复苏。国际机构一致认可,中国经济复苏将继续一枝独秀、引领全球。
在疫情中,金砖国家(BRICS)或能成为多边机构的典范,并从新兴国家角度塑造全球治理模式。例如,中国正通过“健康丝绸之路”发展制造能力向全球持续供应个人防护装备。印度以赠款形式向近85个国家提供药物援助。金砖国家外交部长承诺,他们将为解决这一大流行病作出一致努力,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综合排名与上年持平,综合得分稳中有升,特别是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创新能力等指标上得分靠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8日在罗马共同发布报告预测,由于全球农业生产率增速将略高于农产品需求增长,未来十年,经通胀调整后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将维持或低于当前水平。
中国政府正在加强其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这一变化正在重塑这些组织,实际变化将对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欧洲国家很难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联合国的做法和策略。
随着俄罗斯重新将自身定位为亚洲强国,它在该地区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为了保证亚洲的秩序,俄罗斯必须扩大雄心,实现其经济的增长和制度的改进。
国际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千禧一代”正成为奢侈品消费主力,其独特的数字化行为有望引领行业数字化风潮。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独立研究机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20日发布报告,警告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威胁全球减贫进展和食品安全。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9%,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多家国际机构随即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些机构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经济前景得到良好支撑,中国将继续发挥全球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股“暖流”。日前,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机构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本文聚焦新国际机构建设,特别提到:中国如何用新的国际机构推动自身利益?文章还探讨了中国是否会建立一系列的“反霸权”机构,从而成功挑战——反对和削弱——-美国主导的全球和区域机构以及其维持的秩序。
显示 17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