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国的国际叙事方式有待改进,国际传播能力也有待加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以国际社会听得懂、可接受的方式,塑造强大谦和友好、可信可敬又可爱的国际形象,并入耳入脑入心影响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广大的普通民众。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二季度增长3.2%。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迅速引发国际舆论热议。接受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认为中国经济走上稳步复苏道路,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希望。
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稳步进入第八个年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客观上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对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在此特殊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发布了一个报告,称中国通过向亚太地区的16个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为自己谋取战略优势。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分人在用他们熟悉的思维方式揣测中国政府开展对外援助和对外合作时的考虑和立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类莫名其妙的非议折射出的正是一种自己干不了还不许别人干的狭隘心态。所幸,国际舆论中不乏理性声音。
显示 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