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签约落户上海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着力提高集装箱周转利用效率,解决因进出口箱量不平衡所导致的季节性缺箱。
哈尔滨新区获批5年来,一方面坚持放眼全球大招商、招大商、夯实产业基础,一方面坚持向内培育黑龙江本地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区域内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甘肃省积极探索与白俄罗斯开展定向合作,通过友城创建、医疗合作、文化交流等,双方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有效合作,被誉为“中白地方合作的典范”。
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指定交割仓库、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铜交割指定仓库在上海浦东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揭牌启用,浦东新区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铜品种四个市场完全流通的区域,进一步打通大宗商品的国际国内双循环。
从22日召开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并建成一批世界级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集群,增强海洋经济对外开放能力,深度参与国际海洋经贸合作。
国内外众多企业布局西北地区的同时,向西开放陷入“通道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高”的困境。亟需提升西北地区通道建设水平,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聚集,以高水平向西开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9日,浙江发布《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四五”规划》。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向西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间勾连着长江经济带,直接串起了两大国家战略。未来5年,浙江将如何深化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
祁县是一个具有外向型贸易传统的地方,这里曾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如今,祁县已转型成为中国重要的玻璃器皿产地和出口基地之一,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商往来的目的地。
近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接轨国际通行规则,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在上海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的发挥了增长极、发动机作用。相关专家认为,自贸区改革也存在“微创新”“碎片化”等特点,应紧扣制度型开放,大幅度增强压力测试力度,更好应对新发展格局下对自贸区改革的新要求。
来自地方的力量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动力源。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当下,各地依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十四五”时期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抓手,广东、江西、陕西等省份最近陆续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
北京肩负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任,“两区”建设是中央支持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重大机遇。 观察“北京样本”,可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探索、提炼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月7日至10日在海口举办在首届消博会,吸引了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的1505家企业,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众多境外参展企业以消博会为契机抢抓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争食免税“蛋糕”,进一步布局中国市场。正在打造“购物天堂”名片的海南,或将成为进口高端食品的新舞台。
北京市要抓住市场机遇,吸引数字贸易要素集聚,通过“两区”的制度创新与开放优势,建立完善、合理的生态治理规则,使北京数字贸易生态较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更大的市场收入前景、更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小的市场性交易费用、更强的比较优势,提高对外部吸引力,形成一个市场主体互为依赖的国际一流数字贸易港。
云南省区位独特,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毗邻,民间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梁。作者认为,云南可在已有合作框架下,突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两大市场,从几个方面优化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
兰州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开通南亚国际班列和南亚全货机航线的城市之一,陆上丝绸之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互联互动,架起了中国西北通往南亚的开放桥头堡。凭借着区位优势,甘肃逐渐形成了国际班列和航空货运通道相互协作配合的“陆空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不断走上新台阶。
原产地证书是根据相关的原产地规则签发的证明商品原产地的证明文件,是享受关税减免和其它优惠待遇的重要凭证。优惠原产地证书作为出口产品在协定国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的必要书面凭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海南自贸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业界认为,随着我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海南的政策优势有可能被挤压,必须紧紧抓住“窗口机遇期”,及时调整升级“零关税”等重点政策,尽快补齐产业配套能力短板,抓好封关运作各项研究准备工作,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
商务部国际司司长余本林3月22日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所有成员国均表示,将在年底前批准这一协定,推动协定于明年1月1日生效。协定一经生效,各国之间就会按协定规定立即降税,履行服务投资开放承诺,执行协定各领域的规则。
2011年,上海发布实施QFLP试点政策,凯雷复星、黑石投资、德同资本等3家首批试点企业在沪落地。时至2021年,QFLP试点迎来十周年。截至2020年末,已参与试点的75家机构累计投资项目431批次,投资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90亿元。
显示 177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