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2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闭幕。来自近200个会员国的超2000名代表参会,会议通过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消费者已经证明了再利用模式的可行性,需要政策激励来扩大再利用革命规模。
塑料行业需要重新设计,让塑料不再成为废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设法消除一次性塑料和人们不需要的塑料的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海洋中约有150万吨塑料垃圾,这些垃圾不断碎片化,大部分已经分解成有害且无法控制的微塑料。根据最新预测,到2050年,塑料产量将增加2倍。鉴于此,人们必须展开行动,缓解塑料污染,否则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将比鱼还多。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海洋并确保海洋不受有害塑料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如果美国不加快减少塑料垃圾的行动,就会破坏其在气候变化方面恢复领导地位的努力。从石油开采、制造到处理,塑料在其整个供应链上造成严重碳冲击。到2030年,美国塑料行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将超过煤炭。
塑料废物通常具有巨大的未开发价值,通过循环经济进行再生,可帮助将塑料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由于担心塑料垃圾和污染造成环境和社会危害,旨在控制一次性塑料产品生产和使用的法律和政策激增。然而,国家和城市目前正在制定的立法并不总是全面或有效的,而且缺乏关于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的明确指导——政府将越来越需要指导。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支持各国处理海洋塑料垃圾的环境影响和一次性塑料产品造成的污染。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海洋环境迅速恶化。由于对疫情期间使用的一次性口罩、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PPE)处置不当,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日渐增多。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后果甚至可能比疫情还要严峻。本文认为,核技术可在改善海洋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为解决海洋中塑料垃圾增多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持续的科学方法。
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将环境置于险境之中。在疫情暴发的最初几个月,全世界因缺乏个人防护装备(PPE)供应而惶惶不安。为应对这种情况,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是尽快生产尽可能多的个人防护装备。但是,个人防护装备主要由塑料制成,而塑料是环境的头号大敌,这点在疫情中被忽视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3日在曼谷发布评估报告称,有限的塑料包装禁令和松散的管理环境正成为东南亚地区整治塑料污染的主要障碍,东南亚各国应携手制定应对塑料污染的政策。
科威特科学研究院总干事萨米拉·奥马尔12日说,科威特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达20万吨,约占全国固体垃圾总量的18%。
显示 11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