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监管、非理性市场干预或意识形态导向的政策压制,不仅会抑制创新活力,更可能导致美国丧失在5G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现有优势。
大型科技公司忽略了某些规模较小但仍然有利可图的领域。那些发现并能够利用这样的利基市场的聪明公司不会勉强度日,而是会在巨头的阴影下茁壮成长。文章以Garmin、Dropbox和MercadoLibre三家公司为例说明。
人工智能竞争正在升温。甚至在赢家出现之前,这场竞争就已经在改变大型科技公司部署技术的方式。
在经历2022年封闭后的动荡之后,美国的数字巨头们已经卷土重来。Alphabet、Meta和微软最近都公布了强劲的第二季度业绩。今年1月至6月,这三家公司共实现106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90亿美元。
英国监管机构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近期拒绝了微软收购动视暴雪(Activision)的提议,认为这笔交易可能会损害新兴的云游戏市场的竞争。
云服务允许企业使用共享基础设施远程按需访问数据存储等计算资源——随着企业的增长,这种基础设施通常更高效、更安全、更容易扩展。唯一的问题是: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美国科技公司目前主导着欧洲云计算市场。
目前,大多数人已经从虚拟世界重新调整回到现实世界,这让大型科技公司暴露在高估在线业务增长的风险之下。
大型科技公司希望找到下一个机会,对交易、专利、招聘和其他衡量标准的分析表明,现金正在流入从无人驾驶汽车到量子计算所有领域。这种转变反映出一种担忧,即21世纪头十年那些利润丰厚领域势头正在降低,科技巨头们都在寻求进入新领域。问题是没人知道下一个领域会是什么。
今年,美国科技巨头们突然不得不与长期困扰传统经济的各种力量——混乱的供应链、保护主义、工人短缺和竞争——作斗争。对于科技寡头而言,这些约束是新鲜事物。它们的老板们最好习惯这些。
近期大型科技公司在美国国会受到强烈批评,但当它们游说国会削弱美国专利制度时,仍然在华盛顿有影响力。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好消息。从前,科技公司会购买新技术专利权——为使用其他人发明支付费用。但现在,大型科技公司改变了商业战略,开始窃取这些发明。
近一年多以来,中国科技行业遭遇监管风暴,业务扩张计划被打乱,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在中国政府高官发言后,人们对政府会开展更多打击行动的担忧可能很快消退。
根据《互联网创新与选择法案》(AICO),大型在线平台生产消费者喜欢的科技产品行为通常是非法的。政客们普遍宣称,大型科技公司损害了竞争过程。
数字化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其中蕴含的巨大财富和利益必须分给每个人,而不是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
1月,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互联网创新与选择法案》。该法案旨在阻止亚马逊、苹果、脸书、微软和谷歌在自家平台上搞“自我优待”。然而,该法案的前途并不明朗,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它对中国有利。
大型科技公司的野心和狂妄自大有没有限制?2021年10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更名为Meta。2022年1月18日,微软以6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上述事件不过是美国5家最大的科技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和微软新一轮投资热潮的一部分。过去一年,这5家公司总共投资了28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商业投资的9%。
如今,大型科技公司与国家开始等量齐观,在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可与国家相匹敌。这些公司正日益塑造政府运作的全球环境。
美国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新反垄断措施是否标志着政府愿意介入平台治理的一个转折点?2021年6月24日,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一项新措施,旨在减少大型科技力量。就政府介入平台治理的意愿而言,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政治时刻的危险是什么?机会是什么?
大西洋两岸当前反垄断行动的根本动机,是为了促进消费者长期利益竞争,还是试图拆分和重新分配大型科技公司利润?如果是后者,那么如果结构性分离继续下去,消费者可能最终成为输家。
大公司在数字经济中的势力和影响力以及加强监管的必要性仍然是公众辩论的核心。甚至Facebook的副总裁尼克·克莱格现在也呼吁对大型科技公司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美国、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有效治理对于全球经济的未来以及各地公民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
显示 19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