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记者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天津自2020年2月起,对企业实施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政策,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并出台了相关具体措施。
疫情的到来,让两地的劳务合作模式有了新变化。静海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凤桐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吸引镇原劳动力外出就业,并利用线上精准对接,及时发布用工信息,提供优质岗位;对已来天津就业的人员也会跟进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天津日前开通直达欧洲的“卡车航班”。卡车从天津出发一路向西,跋涉1万多公里抵达德国,行程约14天。这标志着卡车陆运成为继航空、船舶、铁路之后天津与欧洲之间的“第四物流通道”。
天津日前开通直达欧洲的“卡车航班”。卡车从天津出发一路向西,跋涉1万多公里抵达德国,行程约14天。这标志着卡车陆运成为继航空、船舶、铁路之后天津与欧洲之间的“第四物流通道”。中欧卡航(天津)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所在的天津港保税区市场主体数量庞大,众多龙头巨企汇集,拥有三类四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有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特殊政策,区域对外开放和创新功能优势明显。卡车航班未来还将进一步压缩路程耗时,服务中欧企业。 新华社记者 李帅 天津报道
记者5日从天津市金融局获悉,天津市出台《关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与《关于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发挥租赁功能作用为实现夺取双胜利目标贡献力量的通知》,支持企业过“疫情关”。
疫情期间,天津市西青区人社局了解到一些生产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在复工后出现用工缺口,便及时在线上发布用工信息,很快得到对口帮扶的甘肃麦积区、河北省平泉市等地人社部门的积极回应。
天津日前开通直达欧洲的“卡车航班”。卡车从天津出发一路向西,跋涉1万多公里抵达德国,行程约14天。
疫情期间短暂的“安静”后,津沽大地的机器声再次响起,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接近9成。
天津市多家快递企业向记者反映,现在除了疫情严重地区的个别网点外,大部分网点都可以正常派送快递,物流很畅通。
天津市2月29日正式上线“健康码”,通过精准健康监测,实时动态管理,用大数据工具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智慧赋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价值日益凸显。近日,天津整合电力数据,推出“一区一行一指数”复工复产全景图谱,形成电力视角复工复产情况监测指数,直观反映天津市各区域、各产业复工复产情况。
“从备齐各种材料从网上传过去,到打印成纸质文本,再到拿到新的营业执照,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多天了,但这种高效的办结效率还是让天津物美未来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助理郭梦轩记忆犹新。
记者从天津市金融局获悉,自天津市建立帮助中小企业共克时艰的金融快速响应机制以来,入群金融机构已帮助144户企业复工复产,累计为583户企业投放资金41.07亿元,累计为2302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86.6亿元。
21日,2020年南京市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云端”拉开帷幕。一小时内,67个项目完成签约,签约总额达1000多亿元。
从天津两会上获悉,2020年天津将更好发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主力军作用,提升天津港作为国际枢纽港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向全要素便利化拓展,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记者近日从天津市税务局获悉,天津市持续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截至2019年11月,天津市2019年累计实现减税降费399.6亿元,其中当年新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减免277.5亿元。
记者近日从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获悉,为进一步“解绑”限购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天津市将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天津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法(修订稿)》。
27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在天津市空港经济区启动建设。研发基地占地130亩,总建筑规模约1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计划于2022年投入使用。
记者从26日召开的天津银行业“百行进万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津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将持续推动“百行进万企”工作,变“坐商”为“行商”,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显示 445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