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日发布消息称,要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坚持用市场化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1日对外宣布,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23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的14天期限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5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24日发布公告称,当日将开展2019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各国央行主要聚焦气候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但激进者认为,正如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拯救全球经济一样,它们还应通过引导资本由污染企业转向更环保的用途来应对下一次危机。另一些人认为,这是政客的工作。随着气候变化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越发清晰,气候变化肯定会成为央行关注的问题。央行如何应对取决于其涉足政治的意愿。
很多央行愿意接受拯救地球的挑战。例如,一个由英、法、荷央行领导的全球央行网络正致力于将气候变化风险引入银行必须通过的压力测试,并将其标准化。到目前为止,央行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是受欢迎的。然而,过多地关注环保问题可能会使央行们政治化,并影响它们的核心使命,而顺利完成这些使命需要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
中国人民银行1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共计2800亿元的7天和14天期限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2800亿元。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越来越引发人们关注,不仅让很多中央银行开始重视数字货币的研发、应用和监管前景,更吸引不少央行主动加入到数字货币研发队伍中。多方研究显示,全球多家央行已在数字货币研发上取得进展,“央行数字货币”或将在不久的未来破茧而出。
中国人民银行1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共计2000亿元的7天和14天期限逆回购操作,其中14天期限利率较此前降低5个基点。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3000亿元,中标利率为3.25%,较上一期持平。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对外发布《国库资金经收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规范国库资金经收支付服务,维护国库资金安全,保障缴款人合法权益,将于2020年1月6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6日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3000亿元,中标利率为3.25%,较上一期持平。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5日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350亿澳门元。
代收业务可有效提升支付的便捷性,但在部分支付机构的违规操作下,付款人的资金被批量扣走,风险不容忽视。为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了关于规范代收业务的通知,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文指出,在衰退到来前提高预期通胀率的好处要比人们普遍认为的大得多。较高的长期通胀率会给央行更大空间,让它们不仅能够降低政策利率,还可以利用前瞻性指引和定量宽松政策来降低长期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20日表示,为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已经立项,正在加紧研究制定。
中国人民银行1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涌现。2018年我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引起市场关注,个别月份负债规模环比下降催生出中国央行“缩表”、流动性收紧等猜测。对此,央行日前发布报告称,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总体稳健。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为3.25%。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7日发布消息称,已在香港成功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此次发行正值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发行一周年,2018年11月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先后在港成功发行16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显示 825 条中的 581 到 6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