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聚焦试制度,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初步实现了国家赋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十月的淮河两岸,秋色渐浓。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周年之际,走进该区蚌埠片区,来到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蚌埠港,堆场内集装箱整齐摆放,泊位上重型吊机挥舞着“巨臂”,卡口处车辆川流不息,航道内船舶往来繁忙……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下称“蚌埠片区”)9日消息:2022年1月至9月,蚌埠港外贸箱同比增长389.28%,增幅列长三角港口第1位。
安徽自贸试验区两周年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29日在安徽省商务厅举行,现场发布两周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安徽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27日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建设两年来,累计入驻企业2.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2993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6%的进出口额、10%的实际利用外资、4%的新设企业。
记者22日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安徽自贸区利用外资6687万美元,同比增长7.4倍。安徽自贸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培育“国际化基因”,打造开放“试验田”。
“2021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1540.7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省的22.3%。”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安徽省自贸办主任张箭24日介绍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安徽自贸试验区)盯紧外资、外贸、市场主体、经济总量四个关键指标。
数据显示,在安徽自贸试验区的“东风”助力下,合肥蜀山经开区跨境电商产业呈井喷式增长,与获批前9个月相比,9610业务总单量增长39倍,货值总额增长51倍,进出口总额增长近10倍,带动全区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达7.38亿美元,增速59%,总量位居合肥市第一。
随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淮河岸边却升腾着发展的热度。进入“自贸区时代”的蚌埠正站在“风口”、乘势而上,以蚌埠片区的“精彩开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增效提级。
12月25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举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推进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 助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发布会,出台19条支持政策优化科创融资环境,打造区域性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
9月30日上午,合肥高新区举办了"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首批改革创新举措"启动仪式。伴随着自贸区的落地,各项配套政策也密集出台。
记者17日从合肥市获悉,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首批80个项目集中签约,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总投资308.8亿元。
10月9日上午,安徽自贸区蜀山区块管理办公室(临)揭牌仪式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举行,揭牌仪式后,还召开了座谈会。
蚌埠片区首批总投资逾100亿元的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再添助力。
9月21日,随着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获批,自贸区企业首笔外汇业务495万美元进口信用证开证也在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成功落地。
显示 15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