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记者从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获悉,日前,合肥发布了国内首个低空智联网安全能力底座。
近年来,安徽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深做实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对照营商环境18个重点领域,连续6年出台800余项对标提升举措,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
2025年徽商大会将于3月21日至23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由开幕式、专场活动和“知名徽商皖美行”三部分组成。
3月17日,《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向社会公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月20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并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成功建立量子密钥,为实用化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了道路。
从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获悉,2024年,安徽省民营经济规模、总量持续壮大,民营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发展新动能不断凸显。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整车出口量更是跃居全国首位,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从1日举行的安徽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安徽出台多项举措支持建设发展合肥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预计到2027年这一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正式公布。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多条具体措施。
2月25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安徽将树立领跑意识,勇于创先争优,高效落实各项政策,全面推进牵动性强的工作举措,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月19日,记者从交通部门了解到,今年我省将确保徐淮阜高速安徽段、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15个高速公路项目如期完工,力促G0323济合高速宿州段、安庆海口长江大桥等15个共计606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步推进20个共计733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2月17日上午,合肥市长丰县召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长丰将对标世界级标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
新春伊始,安徽工业战线铆足干劲谋发展、开足马力抓生产,坚持干字当头、创先争优,用“闯”的魄力、“创”的劲头、“实”的举措,奋力“往前赶”,冲刺“开门红”。
近年来,安徽省立足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和“一核两地多点”产业布局,聚焦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之间的链接,以创新求突破、以应用促发展,全省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为加速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探索区域协同创新新模式,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近日牵头起草《安徽省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于2025年2月8日至3月8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300万辆,达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占全国比重超1/9;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占全国比重超1/8。汽车产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2024年,安徽省地区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今年安徽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6月份起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11月份达397.8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全国来看,11月安徽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比全国高出2.8个百分点。
近年来,安徽正在用汽车出口量、商贸人员往来数以及国际货运规模等一项项大数据,交出一份高分外贸成绩单。“如今,安徽省也在世界贸易版图上有了一席之地。”不少当地人感慨。
“商务与金融赋能安徽外资高质量发展”对接会10月29日在合肥举行。此次对接会旨在通过商务与金融的深度合作,为安徽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安徽外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显示 64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