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非洲各个国家的选举资金筹备方式各有不同,但所形成的挑战大同小异,包括获取资金的不公平性、使用国有资金支持竞选活动、庇护主义以及选票购买行为,还有通过非法活动获取资金来源。这些政治金融挑战是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层面,对国家治理、发展以及长远的和平与安全都会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
专家分析,受奈拉持续贬值压力以及粮食和其他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尼2017年1月份CPI将较2016年12月的18.64%继续有所上升。专家指出,国际粮农组织1月份粮食价格指数最新数据较去年12月份上升2.15%,较去年同期上升16.41%。
由于长期受到电力供应短缺困扰,尼制造商协会(MAN)拟组织成员企业自建电厂。MAN经济与数据部门负责人奥鲁奇说,协会目前已经为此计划做了不少先期工作,初步确定了三个电站备选地点,同时正在与政府就电站所用天然气价格进行协商,希望能以发电厂享受的优惠价格得到供气。
尼财政部长阿德奥逊日前表示,美国已不在进口尼原油,尼经济重心已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尼基础设施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尼经济发展,造成了农业浪费,破坏了公共事业,如能在资本领域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尼将有望实现工业化。
尼工会组织新年伊始即提出,将全国在职人员最低工资标准由1.8万奈拉提高到5.6万奈拉。尽管近两年尼居民生活成本在持续大幅上升,要求涨工资呼声也愈来愈高,但工会的这一高标准要求最终兑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尼电力传输基础设施日前屡遇崩溃局面,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近日日均发电量降至1681兆瓦,15日周日晚上,因系统问题,发电供应量仅为10兆瓦。
根据尼联邦政府的请求,华为尼日利亚公司今年计划在尼各地对培训1,857名青年进行ICT技术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致力于加强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以惠及两国人民。
自2016年3月被安哥拉超越后,尼日利亚再次成为非洲最大产油国。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2016年12月每月石油市场报告(MOMR)显示,在OPEC和非OPEC产油国履行削减产量计划前,尼日原油产量已略高于安哥拉。
中国中车旗下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首批两台出口尼日利亚客运内燃机车,日前在中车大连公司下线,并运往旅顺新厂区环行线进行性能试验。
尼日利亚科技部长奥邦纳亚·奥努日前透露,尼政府将在2018年底禁止成品油进口。
很少有人关注到这样一个危机:尼日利亚人口增长失控。
尼原子能委员会(NAEC)总干事昨天揭露,尼俄双方已就在尼建设核电站签署一份项目开发协议(PDA)。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专家Phyllis Papadavid在《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主动储备管理》一文中主要传达了以下关键信息:2017年,重建储备将是增强抵御冲击韧性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对易受石油和商品价格波动影响的资源生产国来说;尼日利亚等国的经济衰退使其容易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应该充分采用浮动汇率和拓展国内金融维度政策。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专家Phyllis Papadavid在《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主动储备管理》一文中主要传达了以下关键信息:2017年,重建储备将是增强抵御冲击韧性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对易受石油和商品价格波动影响的资源生产国来说;尼日利亚等国的经济衰退使其容易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数据显示,11月份尼日利亚原油产量为178.2万桶/天,相比10月份的139万桶/天有了大幅增长,而同期安哥拉为168.8万桶/天。在被安哥拉超越九个月后,尼日利亚重夺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宝座。
道拉是尼日利亚北部边陲的一个小城,也是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的故乡。14日,来自中国的四达时代集团将数字信号送到了小城道拉9万居民的家里,他们从此可以在家里看到高清稳定的数字电视节目。
尼日利亚快餐业是尼经济重要组成部门,年营业额约为3000亿奈拉(约合7亿美元),纳税10亿奈拉(约合200万美元),受经济衰退影响,其受困于消费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外汇短缺等挑战,销售额和利润率下降了30%,营业网点和雇佣人数均大幅减少。
非洲开发银行农业和涉农产业部经理Chiji Ojukwu在出席“2030零饥饿计划”会议时透露,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计划”提出的2030年实现尼日利亚粮食安全的目标,非开行将从明年1月起实施一项“五年帮扶计划”,即在尼日利亚的贝努埃、埃邦、索科托和奥贡等4个州投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帮助其实现农业发展,消除饥饿。
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NNPC)执行总裁Anibor Kragha在印度新德里接受标普全球普氏采访时表示,他正在与3家印度国有炼油公司进行会商,如达成协议,意味着其从尼进口原油总数将从今年的90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100万吨。
显示 626 条中的 581 到 6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