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上正在上演一场绿色革命,光伏基地采用“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模式,鄂尔多斯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记者12月28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由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能源集团建设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工建设。
库布其模式的启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沙漠是和人类能够和谐共存的。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30年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绿化沙漠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如今,这里的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库布其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库布其沙漠,蒙古语中意为“弓上之弦”,位于鄂尔多斯台地北部边缘、黄河南岸,海拔高度1000~1400米,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抬升,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东西长365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最宽处可达65公里,最窄处10~20公里,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七大沙漠,约占鄂尔多斯市国土总面积的21.38%。
看大漠落日飞红霞,听满天星斗说情话……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在最美的季节,库布其沙漠景区迎来了旅游旺季。不可否认的是,不断向高端、纵深发展的旅游业已将库布其沙漠转变为一座发掘“美丽经济”的富矿。
航拍影像中清晰可见,库布其沙漠被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分割成若干金色区域,流动的沙丘被牢牢锁住。茫茫沙海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停止了生长蔓延,孕育出新的生机。经过改良的沙漠土壤上不仅长出了玉米、葵花、甜菜、蔬菜、水果,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位列我国第七大沙漠的库布其撕去了“不毛之地”的标签。
库布其沙漠曾经是“悬在首都北京上空的一盆沙”。三十年光阴,黄沙一点点褪去,绿色一卷卷铺就。敢为人先、矢志创新。如今库布其沙漠治理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这张“绿色名片”源自创新发展理念指引,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善于探索总结独创经验,奋斗和创新,终于获得在世界领先、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横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多、光照强度大、时间长,曾是这片土地的梦魇。如今,不止于单纯的植树造林治理沙漠,库布其正被以沙漠光伏为重点的产业镶上金边。农牧民们摘掉“生态难民”帽子,与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齐头并进,绿富同兴。
正午时分,尽管窗外骄阳似火,屋内却凉爽舒适。忙碌了大半天的白音道尔计喝着奶茶,看着自己精心打理的牧场,喜不自禁。这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沙日召嘎查,位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腹地深处,62岁的牧民白音道尔计祖辈生活的地方。在他小时候,这里“出门就是明沙梁,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的生活想都不敢想。
当晒得黢黑、穿着朴素、外表年龄比实际还要大的高毛虎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住在沙漠腹地、看上去极为普通、且不善言谈的农牧民老汉,竟然靠着勤劳与智慧在库布其沙漠治沙种树种成了百万富翁。
烈日晒黝黑的皮肤,风沙吹眯缝的双眼,平时内敛而含蓄,讲起治沙工作就滔滔不绝……他是吴向东,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林业局副局长,一位常年工作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一线的基层干部。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顽疾。目前,全球167个国家、21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影响,生活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与贫困的条件之下。中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1/4国土、1/3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成为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秋高气爽,天朗气清,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经营区,放眼望去,林间草木茁壮成长,野花竞相绽放,飞鸟鸣叫嬉戏,鸡鸭啄食虫草,一派生机盎然、多彩秀美的和谐景象。
库布其,我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黄河“几”字形弯道南缘,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
曾经被誉为“死亡之海”飞鸟难越的库布其沙漠如今已生机盎然、满眼绿色。
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29日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七星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来自全球的300多位政要、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围绕“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严重地区防沙治沙合作、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除贫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显示 17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