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卡塔尔公共卫生部10月4日公布的最新消息,该国将中国科兴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列入了“有条件认可的疫苗清单”。新规将从10月6日14时起生效。
总体上看,中俄疫苗外交的成绩好坏参半,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表现肯定比俄罗斯好。尽管中俄疫苗都存在不足,但鉴于发展中国家对疫苗的巨大需求,中俄仍将是全球大流行应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介绍了对新冠疫苗犹豫的根本原因的评估结果,并提出策略以提高美国对疫苗犹豫人群的疫苗接受度。
美国政府和专家间的分歧产生了后果。由于政府宣布需要打“加强针”,这无意中发出信号,表明当前的方案不再对每个人都有效。这导致许多已免疫的美国人质疑他们对德尔塔病株的抵抗能力,以及不知道谁需要打“加强针”。
尽管不是最有效的新冠疫苗,但中国疫苗是一些低收入国家唯一可用的疫苗,在遏制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仅靠中国的努力还不够。由于持续疫苗短缺,且疫情对穷人和富人的影响正呈现“双轨”变化,富裕国家可以且应该做得更多。
9月3日,中缅两国举行中国政府援助缅甸新冠疫苗和抗疫物资交付仪式。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Hiddai Segev和Galia Lavi在《中国通过疫苗竞赛扩大全球影响力》一文中表示,在这场全球流行的新冠疫情中,各国寄希望于新冠疫苗来控制疫情复苏经济。由德美辉瑞公司(Pfizer)和美国莫德纳公司(Moderna)开发的疫苗获批上市,以色列已批准使用该疫苗。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德国)发表国际事务协会研究员Ivana Karaskova一文《中国在中东欧的疫苗外交》。作者在文中表示,俄罗斯“卫星V(Sputnik-V)”疫苗被广泛接受,也使得中国疫苗逐渐成为西方疫苗替代品。卡拉斯科娃认为这会逐渐破坏欧盟的抗疫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人类造成严重影响。当前,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病毒无国界”,在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已收获早期成果的“一带一路”成为相关国家合作抗疫的有利平台。
近日,中国国药集团与孟加拉国卫生和家庭福利部以及孟加拉国伊思达疫苗有限公司,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签署新冠灭活疫苗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中国疫苗将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抵达又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全球抗疫作出新的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和正在进行的疫苗接种过程要求采取果断、具有国际协调性和前瞻性的行动。作者提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行动方针,并强调行动的政治压力不应只侧重于短期管理,还应侧重于建立对应对未来大流行病至关重要的长期结构。
东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下一阶段是建立伙伴关系,在成员国内建立当地疫苗生产中心,以加强该地区的“疫苗韧性”。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暴露南亚医疗基础设施的糟糕状况,也重新点燃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印中两国争相向南亚陷入疫情困境的国家提供医疗用品。
一个广泛提倡的解决方案是让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自己的制药能力。因此,辉瑞公司宣布与南非开普敦的Biovac公司合作生产辉瑞生物技术新冠疫苗,这令人兴奋。生产将于2022年初开始,目标是每年生产1亿剂疫苗。辉瑞与Biovac达成的协议是受欢迎的,但也有其局限性。批评人士指出,大型制药公司没有与Biovac分享疫苗生产技术。
欧洲可以在为世界提供现在和未来流行病的疫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欧洲公司一直处于开发有效新冠疫苗的最前沿。欧盟政策制定者抵住了将新冠疫苗主要用于国内市场的诱惑。取而代之的是,欧盟生产的疫苗中约有一半已出口。尽快为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符合欧洲的利益。
中国政府援助的新冠疫苗7月31日下午运抵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桑给巴尔贸易与工业发展部长奥马尔·沙班和中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张志昇等前往机场迎接并出席交接仪式。
7月29日,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和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科兴、康希诺、智飞龙科马4家中国疫苗企业共同主办新冠疫苗合作企业对话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多家疫苗企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加。对话会聚焦新冠疫苗的需求、供应、采购和共同生产等事宜,共商抗疫大计,携手推进新冠疫苗的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援助的新冠疫苗7月31日运抵乌干达。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张利忠、乌卫生部长阿曾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乌代表萨菲尔丁等出席在乌干达国家药品库举行的交接仪式。
博鳌亚洲论坛29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揭示,非洲大陆已接种的疫苗占全球不到2%,低收入国家只有0.9%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
以色列总理贝内特29日宣布,将为该国60岁以上人群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
显示 589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