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疆将盘活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百个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走向旅游经济强区。记者从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获悉,今年新疆要集中力量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靓丽名片,形成新疆旅游鲜明标志,提升新疆旅游整体形象,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总额增长40%以上。
从今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在未来3年内,每年为小微企业减税32亿元左右。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新疆将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为推动新疆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近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8条相关措施。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上获悉,新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2018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2%,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
12月的新疆喀什已是隆冬时节,而坐落于喀什老城繁华地段的“百年老茶馆”却暖意浓浓。每日午后,老人们穿过百米长的巷子,买好了馕,拾级而上来到极具民族特色的“百年老茶馆”喝茶谈天。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上获悉,2018年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率超过40%。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核心城市,随着新疆乌鲁木齐“集货、建园、聚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占地67平方公里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落地生根,这里已成为推动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引擎。
新疆最北部的阿勒泰地区是著名的冬季旅游目的地,20日起,当地正式开通多条“空中巴士”线路,游客搭乘小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即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实现低空观光和短途旅行。
随着生物新型纺织材料项目的落户,在位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新疆乌苏市,生物基纺织材料正搭载中欧班列远销欧洲,不仅创造了农民增收新途径,也使生物基纺织材料逐渐成为“一带一路”上中国纺织品的新名片。
未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准噶尔基地将逐步开展生态林草保育项目的成果宣传,在全国招募志愿者开展鹅喉羚、猎隼、狐狸、蛇、野驴、无叶豆、肉苁蓉等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
新疆总被冠以“遥远的地方”,这里的雪山大漠、草原湖泊间,风景与人儿都会“唱歌”。近年来,随着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我们新疆好地方”再度“走红”,旅游业强劲复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换来“金山银山”,持续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高效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不断释放的经济活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动力。
聚焦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扫描百姓关切,边远欠发达地区新疆近年来坚持“民生优先”,持续推进惠民工程,安居、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持续释放红利,润泽百姓心田,传播幸福能量。经过多年不断努力,过去“民生底子”薄弱的新疆正迎头赶上。
10日,新疆“红山创客周”系列活动启动,作为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新疆分会场重点活动之一,该活动以“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的活动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当天,5个双创项目完成了现场签约。
新疆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10日正式开园。这片位于阿尔泰山南麓、额尔齐斯河源,面积2337.9平方公里的区域,是新疆第一家世界地质公园。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十一”黄金周期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021.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42.47亿元,均同比增长30%以上。
在被称作“童话边城”的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十万亩沙棘林不仅改变了县域的风貌,也改变了当地不少人的命运。
金秋喀什,鲜艳的五星红旗挂满大街小巷,喀什已做好迎接国庆黄金周国内外游客的准备。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完善主题设计、深挖传统文化、创新旅游发展,努力实现游客在喀什“既想来,又留得下”。
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自治区近日出台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明确旅游产业三年带动10万人就业目标。
喀纳斯淡蓝色的湖水掩映着绿油油的山林,观鱼台上来自中外的游客络绎不绝;以往荒芜的阿拉哈克戈壁,不但种出了戈宝麻为牧民增收,而且还形成了万亩戈宝花海,引来无数游人拍照留影。
显示 844 条中的 721 到 740 条结果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