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府3月11日最新发布的修正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1%,此前发布的初步统计值为负0.1%,此次由负调正,避免了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内需持续不振,日本经济基本面难言乐观。
日本业界呼吁应开启货币正常化之路,放弃对超宽松货币的依赖,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重回经济增长战略。但是,日元贬值的“两面性”让日本央行既害怕日元快速贬值又担忧日元升值打断经济“繁荣”势头,因此尽管承受巨大批评和压力,其对取消负利率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仍“小心翼翼”。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公司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PMI呈现下滑之势。日本政府近来发表的各种数据体现出日本经济复苏的疲软。专家认为,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原因复杂,既有内部问题,也有外部原因。
日本民间机构最新调查显示,涨价商品将超过1.8万种。另有报道说,大规模的涨价9月份才会拉开序幕。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日本进口物价大幅攀高,消费物价随之快速上升。
日本内阁府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继去年三季度后再现下滑。此间多名专家认为,世界经济面临动荡不安局面,复苏乏力的日本经济面临多重风险。
东京时间5月5日晨,美联储加息消息正式落地,一举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加息令日元与美元的息差进一步加大,在乌克兰危机叠加日元大幅贬值背景下,美联储加息令日本经济进一步承压。
根据日本政府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日本经济在连续两年萎缩后转为缓慢扩张,2021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1.7%。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日本经济复苏明显缓慢,动力不足。
日本内阁府16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微升0.3%,按年率计算上涨1.3%。
每年元旦过后,日本的劳资双方都会围绕加薪问题开展谈判,为4月1日开始的新经济年度做准备,但今年的形势与往年大有不同。从初步结果看,薪资涨幅追不上通胀增幅,民众还得过紧日子。
近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50日元兑换1美元大关,创32年以来新低。日元暴跌不仅导致日本民众生活成本增加、阻碍企业扩大投资,也让日本政府面临高额债务与货币政策的掣肘。
2022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2)》。本书回顾并展望了2021—2022年度日本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刚刚有所回温的日本经济,第三季度意外陷入萎缩,令日本从疫情中复苏的进程变得更为脆弱。究其原因,今年日元的贬值风暴、“逆行”的货币政策以及疲软的内需,或许没有一个是无辜的。而在全球需求降温、全球政策紧缩浪潮和高通胀的情况下,日本面临的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增大,前景依然不甚乐观。
日元下跌可谓险峻,这背后存在深层次因素。最重要的是,日美之间的利率差距不断扩大。持有美国债券比持有日本债券能赚到更多钱,投资者已经冷落后者,抑制对日元的需求。
东京正在举办历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而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举行。正如新冠病毒疫情导致普通观众无法入场观赛一样,这场健康危机似乎也使国际投资者对日本这个已经被抛在后面的市场望而却步。然而,一些分析人士强调,要关注该国隐藏的投资机会,其中一些具备获得“金牌”的投资潜力。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希望它能重新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全球舞台上为国家重新树立品牌。然而,2020东京奥运会可能会变成一场公共关系灾难。
日本表现突出:其连续3次刺激方案的总额估计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这一比例大约是美国财政刺激规模占GDP比例(约为26%)的2倍。然而,人们并没有积极地提出对日本经济过热的担忧。本文发现,尽管日本的数字看起来高得惊人,但其可自由支配财政措施的实际规模约占GDP的16%,大大低于美国一揽子计划的总规模。
共同社3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日本大企业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将复苏缓慢。与政府此前预测日本经济有望出现创纪录增长相比,大企业的展望相对保守。
日本经济从新冠疫情中恢复得较为缓慢。日本银行(央行)12月14日公布的12月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短观)结果显示,虽然企业景气度持续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落后于已恢复到新冠疫情之前的美国和中国。背景是代表经济“基础实力”的潜在增长率低。日本必须采取提高中长期增长能力的措施。
日本内阁府16日发表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创纪录下滑之后,今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快速回升,创下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增幅。不过,当地媒体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由于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日本经济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前水平尚需时日。
显示 68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