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感知中国·大美青海”——中国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开幕式在埃及首都开罗举办,吸引埃及各界人士前来观展。
为进一步推动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在品牌塑造、品质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转化等方面再发力、见成效。“锦绣计划”智库成员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同谋划“锦绣计划”“十四五”规划,将“锦绣计划”作为保护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推手。
2020年最后一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易地搬迁群众穿上盛装,围着篝火跳起阿妹戚托舞,迎接新年的到来。
10月11日,首届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上,来自黔南州平塘县的8位“八音弹唱”非遗传承人,在大会分论坛“2020乐器文化创新发展论坛”中,表演了“八音弹唱”代表曲《庆丰收》和《盘花歌》。
10月28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见人见物见生活——黔西南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交流会”,在册亨县板万布依古寨举行。来自2019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才培养班”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40余人,共同围绕板万布依古寨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进行了研讨。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在幼儿园、民族中小学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蜡染等传承班和课外兴趣小组,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俄建交70周年,“中国文化节”庆祝活动1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开幕,主题是“中国:伟大遗产和新时代”。
贵州省推出“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2019避暑度假旅游优惠活动,优惠时间为2019年6月15日至2019年9月22日,共计100天。
“黔系列”预选品牌推荐会主要是通过政府搭台、相关企业唱戏、广大新闻媒体助力,形成部门统筹+企业推介+媒体宣传的“三合一”的强大力量。
8月10日,2018年鄂托克旗那达慕大会在乌兰镇开幕,会期10天。在那达慕遍地开花的内蒙古,2018年鄂托克旗那达慕大会开启了展现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业与文明城市创建结合的新模式。
如今,通过打造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黔系列”产业品牌,贵州正从开发式扶贫迈向开放式扶贫,将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黄平县苗族妇女酷爱银饰,如果你到集市赶集、婚丧嫁娶、节日聚会芦笙歌舞的地方,苗族妇女服饰特别是配上银饰就成为人为打造的一道亮丽人文景观。
2018年5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新华通讯社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联合打造民族文化产业集群——“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同时宣布“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行动”正式启动。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国楠、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出席签约仪式。
5月5日,“戊戌(2018)年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文化惠民演出周”的第一场演出《森吉德玛》在这里上演。《森吉德玛》舞剧取材于鄂尔多斯民间故事,以蒙古族民间音乐为基调,再现美丽善良的蒙古族姑娘森吉德玛与淳朴勇敢的牧人小伙子布日固德真诚相爱、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
《森吉德玛》舞剧取材于鄂尔多斯民间故事,以蒙古族民间音乐为基调,再现美丽善良的蒙古族姑娘森吉德玛与淳朴勇敢的牧人小伙子布日固德真诚相爱、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
5月5日,戊戌(2018)年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那达慕开幕,本次那达慕共设置博克、走马、蒙古象棋和哈日靶4项竞技项目,赛期两天。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将蒙古族民族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带动了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双提升。
在戊戌(2018)年查干苏鲁克大典那达慕大会蒙古象棋比赛的赛场上,一身绿色蒙古袍的赛音吉雅穿梭忙碌,给观战的爱好者们讲解规则。
古如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如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十三世纪传承的蒙古王朝宫廷“礼仪国歌”,在盛大庆典开始时所唱的长调歌曲,它与普通的长调民歌截然不同,可谓世界唯一。
十七世纪,鄂尔多斯两位伟大的史学家罗卜桑丹津和萨冈彻辰推出史学巨著《黄金史》和《蒙古源流》,这两部文献与《蒙古秘史》并称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这是鄂尔多斯永恒的骄傲,是民族文化的不朽丰碑。
中国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29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200余件展品集中展示了青海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显示 2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