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的气候议程将到达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中国在全球的经济领导力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美国领导力缺失的情况下。
中国已经批准《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潜力推动新兴能源技术发展。
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举行。
随着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影响增加,在地方一级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变得迫切。
随着能源安全引发的担忧得到缓解,以及政府对绿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一系列政策公告凸显中国在加快气候行动方面的信心日益增强。
事实上,目前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消费和丢弃占全球人为排放的三分之一。因此,要想在气候目标方面取得进展,必须将粮食系统纳入其中。
各国政府已经采取具体气候行动,但很难确定当前和计划中未来行动将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必要转型,从而从根本上使经济脱碳同时确保公正转型。为探索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一个框架,展示实现向净零排放公正过渡的关键国家气候行动。
人工智能与网络物理系统相结合,可以在消除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建立一个全球性多边平台的可能性,以便次国家实体能够参与有关气候行动的谈判与合作。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频繁。然而,单靠欧盟的行动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本土才智与人工智能结合可以为气候行动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在气候行动方面,大多数领导人都是承诺的多,兑现的少,而中国似乎总是承诺的少,兑现的多。如果其他国家能够效仿中国,也许净零目标终究是可以实现的。
在大国竞争时代,通过与气候相关投资,在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之间建立深度联系,将具有地缘政治优势。认识到这一点应该会有助于出于气候原因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优惠贷款。
当全球在高温中炙烤之际,在各国争论不休、推卸责任、自以为是之时,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项目,积极解决自己的碳足迹问题。它采取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以技术为重点,可以伸缩扩展,而且在以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速度进行。
许多人仍然认为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这种思维模式从来都是错误的,而且忽视了这些国家如何在向绿色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领导作用。
本报告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指南。亚洲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有采取行动的基本责任,必须适应新的现实,同时为更广泛的净零排放转型做出贡献。本报告以一些亚洲领先企业为例,提供了一个指导企业采取近期、中期和转型举措的框架。
中国是全球气候行动的中心,在努力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以减轻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同时,中国正在推进低碳创新、农村振兴、促进妇女发展。
即使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协调全球气候行动,美国政府通过《减少通货膨胀法》等重大法案取得进展,但各个城市仍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以清理经济和建筑环境。
过去一年,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升级。这场生存危机所产生的威胁日益呈现多面性和环环相扣的性质,并继续考验各国和政府有效应对这些威胁的能力。本文回顾2022年的一些关键动向,如极端天气事件、二氧化碳排放、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COP27)、令人担忧的发现,并对2023年及以后的情形做出预测。
显示 11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