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能源投资已经超过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除了建设清洁绿色能源生产工厂和设施外,还应强调扩大绿色能源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欧盟及其成员国(包括德国)的决策者正在制定选择进口伙伴和设置贸易框架的策略。本文旨在通过确定和审查未来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
作者在文中表示,氢被誉为未来的能源和绿色转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是,随着制氢的技术和成本障碍不断下降,政治障碍仍然存在。在海湾国家,情况也是如此。
当地时间11月1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现场,中国角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进展”的边会。会上,《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能源转型是21世纪许多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而顺应的一种趋势。因能力和资源不同,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氢被认为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所构成挑战的一种能源。中国认识到氢对其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性。2022年4月,中国公布能源科技创新5年计划,强调在氢能生产和使用方面有望实现技术突破。
本文提出一种新优化模型,国际绿色氢贸易模型(MIGHTY)。这是研究可再生氢生产、消费和国家间贸易的优化模型。MIGHTY支持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对各国和地区在未来可再生氢市场中扮演潜在角色进行战略分析。
2022年3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国家首个长期氢计划,涵盖2021-2035年。该计划提出一个分阶段发展国内氢工业、掌握技术和制造能力的方法,同时指出中国碳峰值和中立承诺是主要驱动力。
在关于如何实现脱碳目标的能源政策讨论中,氢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相当大的支持。由于氢具有燃烧清洁的特性和多功能性,人们考虑将其作为一种替代燃料来源,以减少交通、工业、建筑和电力等各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拜登政府力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抢占技术制高点,预计美国氢能产业将转向绿色氢能在交通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基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制氢和利用增长将较为有限。
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难以减少的工业部门,氢被视为一种降低碳排放手段。氢可以作为一种能源储存媒介,也可以在停止化石燃料进口导致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作为一种退路。政策制定者必须解决用低碳氢取代碳密集型氢的需求,以实现碳排放难以减少部门的脱碳目标。
显示 1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