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通过融合北斗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提升电网智慧运检水平,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加速转型升级。
承压复苏,迎难而进。面对困难挑战,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3.4%、全球近4%的江苏,不断锤炼实体经济这一“看家本领”,以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韧劲,发挥经济大省“压舱石”作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11月,江苏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8%。
12月16日上午,2022年江苏全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信贸协作会在南京召开。
为积极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加快建设江苏人才发展高地,11月21-25日,2022“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举办,万余个岗位需求向海外高端人才团队发出诚挚邀请,引起海外广泛关注。
“小微不小,大有可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二十年如一日”坚持聚焦小微企业急难愁盼,深耕出口信用保险普惠金融,建强工作体系护航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汇聚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动力。
赛迪顾问11月16日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江苏、山东、广东的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前三。
第二届RCEP成员国食品产业合作圆桌会议10日在江苏淮安举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政商企界代表围绕深化贸易投资合作等议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RCEP生效后为食品及相关产业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携手海外英才·创响江苏未来”,新一届“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即将于11月21-25日在南京江北新区举办,正向海外高端人才团队发出诚挚邀请,致力搭建人才来苏就业创业高能级平台。
11月8日,从召开的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江苏发文明确了五个方面23项任务84条落实举措,着力破解市场主体运营中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成本等问题。
11月3日,从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江苏先后出台“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等一批稳增长、保主体的政策举措。江苏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细化落实各项稳企惠企措施,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力市场主体渡难关、添底气、增活力。
江苏有着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江苏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营商环境向好向优。江苏经济总量达11.64万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达1385.6万户。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这些“金山银山”都显示出江苏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
13日,江苏首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在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铁路场站发车。这条“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线路打通了上合物流园至塔什干物流枢纽大动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揽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积极应对变化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推动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十年来,江苏全省利用外资8年位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从3.5万亿元增加到5.2万亿元、占全国13.3%,稳居全国第二位。
江苏省政府27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出台的《江苏省推进数字贸易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记者从会上获悉,该省推出17项有力举措,以“组合拳”推动数字贸易迈向高质量。
9月15日,一列中欧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出发,沿着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开往哈萨克斯坦。此趟班列共载有100个标箱,主要装载家电、医疗器材和药品等货物。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9月8日在南京介绍,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于9月22日至25日在苏州市举办。
“共建‘一带一路’为苏港合作创造了新机遇,两地双向投资贸易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6日,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荣飞在出席“一带一路”沙龙·扬州站活动致辞时表示。
尽管面对外部环境趋紧、疫情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江苏省直面挑战,前7个月外贸实现快速增长,累计进出口规模居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以强劲的增长势头开启了下半年“稳外贸”的序幕。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6月,江苏省实际使用外资2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国比重18.8%,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外资企业依然看好江苏、加码江苏、深耕江苏。
显示 428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