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网近日发布《“一带一路”跨境数字贸易(出口B2B)发展报告》,据该报告显示,受“一带一路”倡议利好,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东南亚地区数字贸易发展呈现出巨大潜力。
日前,武汉汉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口商品首次进入武汉中百仓储、武商量贩。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携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进驻本土中百、中商、武商三大商超的27家连锁店,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买到欧亚大陆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享受“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了。
“中国西北壮观的荒漠光伏电站令人震撼,希望在此领域加强合作。”亚美尼亚能源基础设施与自然能源部专家霍夫塞皮安·凯伦8月2日表示,基于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的因素。
曾经,古丝绸之路作为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如今,融入了全新内涵的“一带一路”,正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机遇,并不断释放合作共赢红利。
上海银监局21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海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分行67家,以及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代表处68家。
6月21-22日,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闭幕一个月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和盘古智库共同举办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今年上半年湖南月度外贸规模均值提升至167.8亿元,其中3、4、5、6月分别同比增长66.3%、69.5%、80.5%、94.2%。上半年,湖南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3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8.6%;累计备案(核准)对外投资企业1387家,中方实际投资总额97.24亿美元。
相关人士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正通过实际行动为沿线国家带来越来越多重大工程项目,帮助这些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同时,中国还“授人以渔”,把相关技术带给这些国家,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地区的稳定发展。
7月6日,在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兰州,第二十三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6国宾客,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合作共赢”为主题,畅谈经贸合作。
第23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7月6日至9日举办,突出“一带一路”主题。这是记者29日从甘肃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甘肃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介绍,第23届“兰洽会”共有“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多个国际组织,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受邀参会。
来自尼日利亚的赴华警务执法官员研修班学员近日结束培训启程返回。记者从承担培训工作的湖北警官学院获悉,目前,湖北已为“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开展各类警务培训10余次,培训学员200余名。
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各自贸区的“领头雁”,上海自贸区在取得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改革新作为来赢得发展新空间。
第四届中俄博览会15日正式开馆,共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参会,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35个。许多参会企业代表都看好中俄博览会带来的平台优势。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4000列,正点率达99.7%。”中国铁路总公司劳卫司副司长韩树荣8日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上表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近年快速稳定增长,货源品类日益丰富。
《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7)》6日在京发布。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促进上合组织经济合作进入“快车道”,推动合作从双边到多边、从项目到全方位战略对接转变。
中国(贵州)“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港建设项目日前在贵阳启动,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数据存储、处理等全方位服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16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望推动沿线国家发展潜力,IMF愿为各国提供政策建议以实现投资、贸易和金融连通的利益最大化。
16日下午,来自“海上丝绸之路”部分沿线国家的部长级官员和专家学者齐聚厦门,共同探讨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
民航局16日发布消息说,目前,中国民航已与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空中直航,每周共有约4200个航班;国航、南航、东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运力投放,新开辟沿线国家航线240条。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11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持续加大中国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的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我国共有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其中国家公派人员1.19万人。
显示 385 条中的 321 到 3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