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现在,红海之畔、沙漠之中,中国建设者就像骆驼刺一样扎根奋斗,将城市开发经验带入埃及,帮助当地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绿色新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当地人也简称它为“泰达”,取自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首字母缩写TEDA的音译。
海信国际营销公司中东非区总经理欧扬介绍,该项目投资3800万美元、占地约200亩,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投产,一期建成后年产150万台高质量屏幕,除满足埃及本地需求外,产品大部分将出口到欧洲、中东、非洲等市场,项目达产后每年将为埃及创造外汇收入约1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约400人。
在埃及红海之滨的荒漠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充满活力,不断吸引企业入驻和项目落地,逐渐成为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的示范项目。
经过多年发展,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高质量发展形成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区域,用软服务向外拓展,让中国经贸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作为全球铸管行业头部企业,新兴铸管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央企顶梁柱的作用,服务国家战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对外合作。
中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与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日前在埃及总理府签署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土地购置协议,这标志着新兴铸管项目正式入驻该园区。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12日举行“十五周年庆暨战略升级活动”,并发布“泰达合作区2030愿景—战略升级规划”。
2021年开年,一组关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达合作区)的数据令人侧目。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简称泰达合作区)经过十年的开发和建设,产值已达7亿美元,在当地缴纳税费5800万美元,带动就业3300人。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非泰达)不断总结其开发运营经验,提炼了海外园区发展的“飞雁模型”,即包括“一头、一身、两翼、一尾”在内的“飞雁式”的资源整合型园区。
2018年4月21日至27日,西亚非洲研究所代表团在王正书记率领下赴埃及进行了学术交流。在埃及期间,代表团主要与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以及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分别举办了两次学术研讨会。
近日,地处苏伊士运河中段的伊斯梅利亚省伊斯梅利亚市举行了一场专门面向中国企业的项目投资推介会。与会人士认为,中埃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一股投资合作新热潮正在苏伊士运河畔涌动。
谷雨时节,新华社记者来到坐落于距开罗120余公里的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三号地块——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见证泰达合作区设立10年来中埃携手使“沧海变桑田”的骄人成绩。
2018年3月15日,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特区开发公司”)与黄金时间塑料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金时公司”)二期项目签约仪式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举行。金时公司董事长陈思洁,特区开发公司负责人张植祥等出席签约仪式。
“泰达海外模式”是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立的一个成功模式。截止2017年,我国在33个国家,设有69个境外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088家;而由中国铁路等央企承建的亚吉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的形成,即“亚吉”模式。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铁路。
由《21世纪经济报道》组织征集的“2017·‘一带一路’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日前公布,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入选为“2017·‘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区年度投资管理创新案例” 。
显示 4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