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十点,云赏牡丹,花开满屏——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24小时大型线上直播活动准时开启,直播将持续至11日上午10时。这是牡丹文化节活动期间的重大举措,将为全国甚至全球热爱牡丹、关注洛阳的受众们奉上饕餮视觉盛宴。
河南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中心工作,落实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建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
围绕文化、民俗、冬景三大主题,推出演艺、庙会、冬游、研学等八大系列活动,在河南洛阳度过一个文化年、时尚年、健康年、亲情年、民俗年。“春节之源·洛阳过年”2020洛阳冬季文化旅游消费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11月26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人民数据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数贸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暨洛阳市老城区“‘一带一路’文化数贸港”项目启动仪式在洛阳市老城区隆重举行。
从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以古都洛阳为背景的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17日在横店宣布正式开机,主演与主创人员共同出席开机仪式。
记者12日从洛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经省政府批准,10月16日至18日,首届“一带一路”(洛阳)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将在洛阳举办,旨在打造国际化农业交流平台,着力构筑“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领域新高地,推动洛阳、河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全面提升农业开放水平。
今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一经播出,作为晚会录制地的洛阳亮相全球,吸粉无数。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洛阳文化旅游市场快速、全面复苏。
25日,洛阳市举行中国洛阳-印度尼西亚商贸展示交流会。
8月26日下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自洛阳发出的首趟中欧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正式开行,这标志着洛阳再添一条国际开放大通道。
为促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文旅行业全面复苏,洛阳市精心打造“古都夜八点”、“快乐星期三”等文旅消费品牌,拉动文旅消费,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6月12日晚,郑州东站至洛阳龙门站“中原快车·古都夜八点”号高铁旅游列车将正式开行。
大赛以“创意连接古今 文化沟通世界”为主题,围绕洛阳6大文旅IP,开设文创设计大赛、动漫创意专项赛、全民众创大赛三大赛道进行奖项评选。
为降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河南栾川通过打造乡村无门票景点,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等措施,将豫西乡村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田园风光奉献给广大游客,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
2020年4月6日上午10时——4月7日上午10时举办24小时大型线上直播活动。活动围绕着“牡丹情、黄河魂”这一主题,展示牡丹花情、经贸唱戏、牡丹情缘、最美人文、黄河之魂、历史文化、牡丹产业、旅游美食共计八大板块内容。将精品文艺表演、厚重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变迁、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贯穿始终并有序衔接,着重突出牡丹主题、充分展现洛阳市抗疫一线动人故事,全面彰显河洛儿女坚韧不拔、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努力提升本届牡丹文化节媒体网络影响力和洛阳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网民游客关注洛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流交通不畅、人员出行受限、产业链条不通成为制约工业企业节后复产复工的难题。为企业恢复生产纾困解难,工业基地洛阳“对症下药”,疏通人流物流,打通产业链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同时,生产企业各显“神通”,积极“自救”,抢夺被疫情耽误的工时。
11日,由豫晋陕三省的三门峡、平顶山、运城、南阳、洛阳、临汾、济源、晋城、商洛、焦作、渭南等11市文旅部门共同组建的“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在河南洛阳成立。
千岁龙门石窟;5G 新华社郑州8月17日电(记者李鹏)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移动河南洛阳分公司16日宣布,距今1000多岁的洛阳龙门石窟“用上”5G网络新技术,成为河南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5A景区
记者日前走访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研学旅行基地、洛邑古城研学旅行基地等首批被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认定的“洛阳市研学旅行基地”时发现,随着暑期的到来,前来研学的青少年络绎不绝。
7月16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发布消息,该片区在兽用医药制品生产许可审批流程中引入告知承诺制,采用“先发证,后验收”的操作模式,为区内企业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快速实现产品上市提供便利。
记者从洛阳市工信局获悉,工信部日前正式批复同意由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这标志着由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成功升格国家级。
显示 47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