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表明,许多国家的政府正通过加倍押注清洁能源技术来应对化石燃料价格飙升。国际能源署的最新分析显示,各国政府目前的政策足以在十年内实现化石燃料使用达峰。作者相信,各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其清洁能源政策,因为它们这样做不再主要由环境问题驱动。
11月20日,从中国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10月底,山西电网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4107万千瓦,占全网总装机规模的34.22%。
中国已经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导者,在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几乎每一个节点上控制着技术进步和生产。
全国陆上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华电新能木垒四十个井子8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6.7兆瓦风机近日成功吊装,标志着该工程项目建设进入风场区安装施工的快车道。
9月25日19时,在广东省惠州市太平岭海边,中广核太平岭核电项目2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太平岭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5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60万吨。
总部设在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19日称,由该集团负责运营的埃德拉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将与老挝政府在能源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老挝北部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作为中老电力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项目。
中国作为全球绿色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正在稳步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北京始终遵循多边协商、共同贡献的原则,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9月16日至19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办。期间,中国—东盟国家电力同行齐聚一堂,共商清洁能源电力合作事宜,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能源互联互通建设,实现多层次、多领域能源合作。
记者17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当日,山西朔州220千伏林海变电站启动投运,标志着该省首座“一键顺控”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
非洲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非洲开展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有助于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民生福祉。
近年来,中国与拉丁美洲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贸易和投资持续展现强劲活力的同时,不断拓展清洁能源等新的合作领域,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本文讨论了美国地方政府如何在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第2222号命令背景下,从分布式能源相关新兴市场机会中获得收益。分布式能源,如屋顶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热水器,可以通过在区域电力市场上出售能源和其他电网服务,为其所有者赚钱并获得其他好处。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5日,由国家电网新源公司投资83.58亿元的尚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也是尚志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和尚志市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
据美国《太空新闻》报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计划开展空间太阳能发电技术实验,可能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颠覆者。这也是中国在全世界扩大影响力的有力工具。
对美国而言石油是最安全的。虽然美国应该扩大清洁能源生产,但美国如果期望从供应灵活性远不如石油的来源获得更多安全是危险的。
据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消息,6月6日,河北首个兆瓦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营里乡建成投运。
世界正逐渐摆脱对肮脏燃料的依赖,转向更清洁的能源。这意味着对钴、铜和镍等金属的巨大需求,这些金属对支撑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的各种技术至关重要。这次能源转型将给那些被称为“绿色商品超级大国”的国家带来意外之财。
煤炭仍是中国基础电力的主要来源,但中国正继续绘制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实现可持续的能源自主的路线图。
为遏制空气污染,中国于2017年启动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从使用原煤转向清洁供暖,扩大区域供暖覆盖范围。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推进燃气供暖,进而导致天然气供应短缺。鉴于此,中国需探索易于推广的替代解决方案,以满足地方和国家的清洁供暖目标。本文介绍了山西长子县的案例。
显示 275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