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成就。中国取得的成就表明,由人民掌握生产力,而不是少数亿万富翁控制一切,可以解决这场全球性危机。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的国家;英国的电动车登记量首次超过100万辆。英国相关部门近期公布的这两个数据表明,英国在减少温室气体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13日宣布已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寻求机会开发专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炼钢方案。
2023年5月11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根据《清洁空气法》授权,提出管理化石燃料发电厂碳排放新规定。这是拜登广泛推动气候和环境目标的一部分。
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5%。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8.54亿吨(2021年同期为8.36亿吨)。这一增长(+2.0%)主要与新冠疫情后经济活动的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有关。
对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变暖对策方面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数据,有不同意见出现。私营部门分析人造卫星等收集的数据后发现,例如,在美国,生产和运输化石燃料时产生的排放量比一直以来的估算值高得多,数据之间的差额超过了德国的总排放量。
根据一项新研究,到2100年,人类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使全球变暖增加近1°C。
本文评估了不断发展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和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并解释可能受拟议碳边界调整机制进口税影响、欧洲内部和主要贸易国的反对意见。
航空旅行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增长来源,许多组织在努力减少商务旅行活动。本文讨论各种组织如何对航空旅行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测量,制定基于科学减排目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效率。
西班牙议会日前通过了该国首个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法案,制定了一系列中长期目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动绿色转型,以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由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所属上海电力(马耳他)控股有限公司与马耳他政府合资投建的黑山莫祖拉风电站18日在当地举行完工仪式,并正式投入运营。
亚洲不断发展的汽车化不仅会增加交通拥堵,还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这一挑战,亚洲国家应淘汰内燃机,转向推广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本文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以助力亚洲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这种转变。
2019年对气候政策来说将是有意义的一年,通过一套规则,确保所有国家(包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监管统一,可能会让美国政府有理由放弃或推迟退出《巴黎协定》的计划。为确保卡托维兹会议取得成功,应积极寻求非封闭谈判议题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0月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1.5℃,比《巴黎协定》所预计的速度要快得多。
温室气体排放长期发展战略为20国集团峰会提供确定领导方向的机会,帮助引领世界走向可行气候未来。这些战略是2018年G20环境可持续工作小组研究的重点领域。
在初获成功的基础上,加州已制定了一个更具雄心的目标,即到2030年让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低40%。这需要政府继续减少发电厂的排放量,还必须扭转汽车和卡车排放增加的趋势。
欧洲议会议员认为,棕榈油的应用导致森林砍伐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印尼和马来西亚占欧盟棕榈油进口量的80%。马来西亚或将损失100亿令吉(约25.5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本文为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领域的工作者、顾问和其它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有关评估和报告能源项目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概念和原则。这些指南提供了更多关于估算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减排的细节情况。
各国在巴黎承诺实施的各项政策将帮助提升透明度,让协调各项政策促进该曲线进一步拐弯成为可能。虽然世界主要能源消费者仍在发达工业化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有许多重要经验。全球变暖问题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了解哪些措施奏效以及国际政策协调如何促使排放曲线转弯将是决策者面临的核心挑战。
本文为亚洲开发银行交通运输领域的工作人员、顾问和其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衡量交通运输项目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概念和原则。本文集中讨论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并介绍了一套测量不同交通运输板块气体排放的实用办法。
显示 2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