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兰州石羊饲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就忙碌了起来。不久前,一列载有120吨哈萨克斯坦大麦的国际货运班列顺利抵达兰州新区铁路口岸,随即被转运至该公司用于饲料加工。
针对企业反映各类数字证书不互认不共享、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当地已通过整改规范实现了“一证通用”,减轻了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全省已产生25.01万条成功交叉互认共享记录,约14万名用户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互认共享。
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前11个月,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43.9亿元。其中,11月当月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24.3%,环比增长66.5%。前11个月,甘肃省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记者13日从甘肃省卫健委了解到,甘肃省自去年底启用居民电子健康卡后,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卡1300万余张。
近年来,甘肃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迅猛,省内10个市州都将文化和旅游产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今年前三季度,甘肃接待游客突破3.06亿人次,带来旅游收入2153亿元,同比增长25%和28%。为了对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甘肃瞄准文化旅游人才短缺这个缺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应用型文化旅游人才。
为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的部署要求,确保生态制高点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制定本方案。
记者11月29日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前10个月,甘肃省洋葱出口达5819.7吨,出口额1917.1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3.2倍和16.2倍,出口均价为每公斤3.3元,上涨20.9%,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专家提醒广大农户根据市场行情掌握种植情况,切勿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甘肃省各地近期陆续推出冬春旅游产品,除了冰雪游等冬春“传统主打”项目外,还新增以红色文化、红色记忆为主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
近年来,古丝绸之路上的张掖市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转换经济动能,一边“东张”,从我国东部地区大力引进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一边“西望”,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掘出口市场。
为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的部署要求,确保信息制高点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制定本方案。
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日前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甘肃省首个,也是国内第二个内陆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将为甘肃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增添新助力。
眼下正是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市场主体年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集中时期,范富强却不像往年那样忙前忙后应对检查了。今年,他的公司没有被纳入到抽检名录,所以他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挤在工商部门窗口递交公司年检材料,而是安心经营业务。
当前,正值秋粮收购旺季。记者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获悉,作为甘肃省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今年该行将投放13亿元贷款,保障甘肃省秋粮收购平稳有序,确保“钱等粮”,杜绝给农民“打白条”问题。
寇广明摩挲着手边装满甜椒种子的纱布袋,心里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待所有种子完成晾晒、筛选后,他估计今年能挣近两万元,几乎是他以前务农两年收入的总和。
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东端,葡萄架宛如大海一望无际。这里有近30万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目标是生产出“有品质”的葡萄酒,打造中国葡萄酒的黄金产区。
甘肃省商务厅11日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甘肃省国际货运班列发运量快速增长,达225列,已超过2018年全年数量。尤为亮眼的是,前8个月,中欧回程班列同比增长11.2倍,显示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势头良好,投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干旱缺水等相似的地理气候条件让甘肃与以色列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通过引进和利用以色列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管理模式等,改造、提升甘肃的农业产业水平和效益,农业“旱旱合作”已经成为甘肃与以色列的合作亮点,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地方合作的良好实践。
记者9日了解到,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明令取消68项证明事项,让群众“办证少跑腿”。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甘肃省“丝路游”十分火爆,备受海内外游客青睐。记者8日从甘肃省文旅厅了解到,国庆长假期间,甘肃省接待游客21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5.5%。
显示 515 条中的 401 到 4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