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携手海内外多家机构在广州南沙共同发起“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11月15日,2024年第三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短视频大赛展播会在“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举行。
11月15日,第十二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成功举办。
在10月10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将从6方面发力,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024年9月5日,印尼国会议会间合作机构主席、大印尼行动党国会议员法德利·佐恩一行拜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就相关议题进行交流。
4月18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中国日报社事业发展部国际传播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
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会议期间,中国生态环境部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在迪拜就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签署谅解备忘录。
全国33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排污许可环境监管实现了全覆盖。
中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3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自《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发布以来,生态环境部已批复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海则滩煤矿等水利、交通、煤炭等行业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3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100亿元人民币。
1月20日,中国信保总经理蔡希良、党委委员徐新伟赴生态环境部拜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双方签署《协同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9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动活动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生态环境厅(局)和媒体代表共同启动长三角宣教联动工作,并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发出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倡议书。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市场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预期逐渐升温。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是否将出现扩容?如何确保分配额短缺企业成功履约?如何形成合理有效的全国碳价?
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和《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11月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朱忠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发现,百人中不到13人具备环境与健康素养,亟须采取行动提升公众素养。
记者13日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近期生态环境部梳理出各地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114项重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清单,并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名义致函各省(区、市)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有效推进复工复产。
记者5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为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复工复产,生态环境部提出,建立和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组委会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办好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经国务院同意,成立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组委会。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1月18日至19日,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需要着力做好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日前表示,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持续推动完善全国碳市场相关制度设计,深入开展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为做好后续全国碳市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显示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