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贝尔金(Belkin)近日发布《2024年度影响力报告》,宣布公司已在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实现碳中和,标志着其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坚定承诺。
文章通过将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纳入联合减排的动态多模型分析,评估了到2060年中国造林的成本最优路径。
贺克斌院士指出,近年来,碳排放量的不断攀升使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严峻挑战。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主要经济体的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海运、空运等行业也逐渐成为重要碳排放源。碳排放不仅引发了全球气候灾害,也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日下午,《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迈向碳中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实践”主题边会上发布。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15日在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能源主题日发布《新能源可靠替代促进全球碳中和》报告,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出新方案。
中国持续加强森林碳汇建设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又有重要进展。黑龙江省日前举行林业碳汇交易启动仪式,宣布该省建成省级林业碳汇交易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文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
欧盟委员会6日发表声明,建议到2040年,将欧盟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90%,这将推动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本次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秉承绿色低碳和节俭办会的理念,积极开展各项减碳工作。经广州交易集团旗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权威认定,2023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注销的碳减排量大于预估碳排放量,实现了会议碳中和。
本文旨在确定可能阻碍南非合印尼的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发展的风险和差距,并评估这些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是否可以作为其他希望加速摆脱煤炭国家的蓝图。
为期5天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17日正式拉开帷幕。
中国光伏企业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奥地利布尔根兰能源公司(Burgenland Energie)17日在奥地利布尔根兰州艾森施塔特市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助力布尔根兰州203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
主题为“碳中和与未来同行”的第六届中德汽车大会20日在柏林举行。中德两国政府官员、汽车业界、学界代表通过线下会议结合视频连线的方式,围绕新能源汽车、绿色供应链、行业创新合作等话题展开探讨。
2022年服贸会新增“环境服务专题”,以“双碳赋能·焕发创新动力”为主题,设立低碳能源、气候与碳经济、碳中和与绿色技术、创“双碳”示范城市(天然氧吧城市)四大专区,集中展示全球环境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旨在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为期三天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1日在青岛落下帷幕,在此期间,来自境内外47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嘉宾,共同聚焦跨国公司与中国互利合作的机遇和趋势。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碳中和”场景融入到生活当中,为实现“双碳”目标形成合力。
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11月8日正式推出新能源豪华重卡远程星瀚H,支持匹配纯电换电、增程换电等多种新能源动力形式。吉利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提出,到2030年远程汽车新能源销量将达57万辆,市场占有率20%。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国务院新闻办27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了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
10月26日,为期3天的2021第23届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秋季)在绍兴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15日,50个涉及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新基建、碳中和、卫星通信、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在浙江宁波完成签约。
显示 20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