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将于10月18日在京举办第十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
这是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外资银行的首个碳排放权关联贷款,体现了外资银行在碳金融创新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26日表示,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循环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10到20年,循环经济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在一份报告中说,44%的学术和产业界气候专家认为,中国的碳排放最迟将在2025年达峰。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最近调查,大多数美国人支持美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需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体现在公共和私人投资决策中。此外,还需要向下传递到每个经济部门的可持续路径上。
“中国发展论坛·2022”近日在北京和四川成都两地以连线方式举行。论坛聚焦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讲话。
阳光七星投资集团共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征表示,商用车以及船舶碳排放量比较大,应成为绿色交通重点发展领域,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绿色金融等手段,将助力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已经设定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气候目标。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该国主导了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在甲醇正日益发挥关键作用的汽车行业。
11月1日,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结构化解析,可以系统性把握各个地区推进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难点、主要特征和实施进程,厘清重点减排部门与减排地区的脱碳路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等碳中和关键问题,为各地碳中和工作的科学部署提供价值参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近日线上受访时说。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许多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受到中国人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以及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热爱中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与中国一起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近日,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全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展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安徽新安银行致力于打造“AI可持续发展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碳中和银行”建设。
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8月9日,以“核能创新助力碳中和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在北京、深圳两地共同开幕,为全球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核工程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
天津市近日出台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若干措施。
各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将决定未来的全球能源系统。随着世界开始远离化石燃料,中国在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和出口国,两国均已设立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绿色转型与发展将是未来中俄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合作的重要方向。
5月27日,国轩高科第十一届科技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包信和以《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科技》为题作主旨报告。
成功的净零能源转型需要平衡一些优先事项,以维持经济增长。鉴于此,本土探讨了以下问题:什么因素促使中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中国是否放弃了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中国新的平衡战略会影响其气候目标吗?沙特阿拉伯在平衡中国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显示 202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