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福建省福州市与南平市聚焦双方“所需”“所能”,把“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协作机制、产业科技、交通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拓宽山区就业渠道、要素保障等具体领域落地见效,共同探索推进新时代山海协作的新路径。
从2022年开始,短短两年之内,140余位“双碳”人才汇聚南平,一批“双碳”产业企业和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陆续签约落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正合力推动“双碳”产业高地在南平迅速崛起。
福建南平是闽江源头、福建生态屏障,而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福建南平深耕竹产业30多年,种植面积高、产业规模大,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全竹产业链,2023年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福建南平市以产业化思维,重点发展茶、竹、水、肉鸡、旅游等“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培育了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
南平作为闽江源头、福建的绿色腹地和生态屏障,近年来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融入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聚焦绿色本底保护、生态价值转化、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发展保障等领域,创新更多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全力打造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南平路径”。
近年来,南平市持续总结完善,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
作为世界红茶、白茶、乌龙茶发源地和万里茶道的起点,茶产业一直是南平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南平市全力打造“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以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高质量发展。
初春时节,天气渐暖,闽北山区的黑木耳陆续进入采收期。清晨时分,走进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祖墩乡常胜家庭农场黑木耳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菌棒上长满肉嘟嘟的黑木耳,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晾晒,整个种植基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推进全域生态治理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试点“生态银行”模式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选准做优七大产业培育生态经济体系,福建南平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
显示 11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