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绿色技术”蓬勃发展,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关注稀土和其它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国家和地区间对稀土、锂、钴、铜、镍等关键原材料的竞争不断加剧。
日本政府本月内就将决定增加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的战略储备。政府将根据新制定的国际资源战略,将现行一律60天量的储备按种类增加,某些种类可能增至180天量。政府还将通过修订法律加强日本企业的权益保护。
报道称,一家美国稀土矿场近日重新投入生产,而鲁比奥的议案希望有助于在美国境内建立稀土产业链,将稀土原材料转化为合金、磁体等产品。
稀土是在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冲突中的最新热点。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垄断者”,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非凡的市场力量。2017年,中国生产了世界上79%的稀土氧化物。相比之下,石油输出国组织仅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1%。因此,中国政府有相当大的空间利用稀土作为外交纠纷的杠杆。
实际上,稀土并不稀有,但精炼稀土有很大环境成本。多年来,中国一直比其他国家更愿意承担这一成本,进而成为精炼稀土和稀土产品制造方面的领先国家。美国通过阻止本国企业出售半导体等元件来阻碍中国科技巨头的发展,中国则可以切断稀土产品的供应。
重点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开采(含资源回收)矿点,及时拆除非法开采的地面设施,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
近几十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稀土资源开采,加工,以及稀土衍生产品制造国。中国的垄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其丰富的地质资源,尤其是“重”稀土在绿色能源和军事技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然而,中国快速的产业整合已经获得了不公平的政策支持,诸如补贴国内生产者以限制出口。/
显示 27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