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广东经济腾飞。记者近日获悉,广深高速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黄金通道”。根据专业机构评估,2002-2020年期间广深高速对沿线区域经济贡献值超过4000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暨白云机场南沙自贸区空运中心15日在广州南沙启动,标志着打造以南沙为集散枢纽、大湾区各大机场空运作业协同的联运合作平台全面铺开。
5月18日-20日,第二十二届SIAL 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将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记者9日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今年将在其广州国际校区开展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即“631”综合评价录取。
香港、广东、澳门三地8日同时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成立仪式。香港有关人士认为,这将促进三地信息融合,消除隔阂,推动信息科技在民生和经济产业上的应用。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7日表示,香港要全方位推动创科发展,必须要善用与邻近的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建设、促进深圳港加快发展的重点项目。
珠海高新区日前与华为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同将珠海打造成为“全球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市”。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智慧视觉产业联盟也宣布成立,将在大湾区培养智慧视觉供应链、技术链、生产链的产业生态集群。
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携手教育科技公司尊科,29日宣布在香港科学园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AI发展中心。
2021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少年“向心中国”主题演讲大赛,28日在广州正式启动。
今年是“十四五”时期开局之年,正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开局和起步的重要阶段。记者从24日下午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30年我国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远景。
21日,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据悉,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家港澳子弟学校,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教育,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17日联合发布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总排名为全球第四位,较去年9月报告中的排名上升一位。
本届SIAL China中食展预计吸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4500家展商参展,超过12.3万专业观众观展,观众覆盖食品进出口商、经销商、批发与零售商、超市与综合卖场、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全球金融多中心化发展趋势的主动选择,对于我国深化金融业改革发展、完善金融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连接珠海和澳门的拱北口岸已是人潮涌动,每天约有20万人通过边检往来珠澳,喧闹的人流为经济恢复带来蓬勃生机。
赣深高铁河源段箱梁架设全部完成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轨道交通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年底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2月18日,满载着50车“广东造”家用电器、纺织服饰、数码产品等优质轻工产品的中欧班列从广州大朗站开出,一路北上,驶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沃尔西诺站,预计15天后抵达。
2月12日下午,一列满载电子、机电和轻纺等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平湖南站,奔赴13438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出的第40趟中欧班列,较去年同期增长471.4%。
记者5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澳门金融管理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显示 472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