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保障粮食供应方面面临挑战,尤其是大豆。本文探讨了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以及通过各种策略实现自给自足的努力。
受大米产量不足、国际价格上涨以及全球肥料供应有限等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亚洲各地对大米短缺的担忧正在加剧。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样的农业强国和全球粮仓国家来说,这是加强与该地区接触并增加出口的机会。
作者建议老挝,鼓励农业多样性,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业政策和治理,扩大与外国政府和国际伙伴的合作;鼓励东盟加强现有的东盟粮食安全倡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表示,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科学家警告,除非世界各地的众多机构团结起来找到应对感染的新办法,否则,农作物真菌病将对全球粮食供应造成“毁灭性”影响。
印尼还将中国视为其面向更广泛东亚地区(包括日韩)扩大出口的门户。同时,印尼也有自己的粮食安全担忧。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因全球紧张局势上涨外,印尼还一直依赖多种食品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作者认为,出于共同的关切,粮食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令东南亚和澳大利亚面临诸多挑战。俄乌冲突以及通胀率大幅上升,使得区域粮食安全问题更加复杂。澳大利亚是与东南亚合作以协调粮食安全的最佳合作伙伴,它有责任协助稳定区域粮食价格。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拉丁美洲城市居民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在秘鲁,最弱势群体在获取食物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而食品市场供应商也在努力维持其业务。对于贫困的城市家庭来说,获取食物是一个双重问题。
近期冲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阿根廷和巴西的社会经济形势复杂化。两国当局都采取了更积极的反饥饿政策来应对,但同时他们希望利用这种情况来巩固其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供应商的地位。提高社会福利和粮食补贴等措施将使两国的公共财政紧张,可能不足以改善粮食获取,并可能增加社会动荡升级的风险。
许多非洲国家严重依赖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小麦、其他谷物和化肥等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由于产量减少、出口减少和贸易成本增加,俄乌冲突扰乱了全球粮食供应。本政策简报调查了冲突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
是什么推动当前食品价格上涨?这又如何影响世界上最脆弱人群?长期存在的供应链挑战、主要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粮区因天气原因造成的生产损失,可能会给全球脆弱人口带来灾难。上一次粮食价格危机仅仅是由供应冲击造成的,而目前的这场危机是供需两方面的危机。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7日发起倡议,呼吁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加强粮食节约。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5国农业、畜牧业、渔业、粮食和农村发展部长日前签署一份声明,强调协调立场、加强合作,以确保抗疫期间粮食供应链正常运转,为该地区6.2亿人提供充足、安全的食品。
显示 13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