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强调,在气候变化讨论中需要更广泛的优先事项,以解决对非洲城市中最弱势群体影响。当前人们强调为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就业提供融资。虽然这些政策目标很重要,但它们需要与体制、法律、建立信任和能力加强改革结合起来,以便使适应措施真正具有变革性。
马来西亚杨忠礼国际电力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冬海集团合作,在柔佛州古来打造绿色数据中心。柔州政府预计这个项目能在未来10年吸引150亿令吉(约47亿新元)的投资,满足本区域对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全球融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债务压力加大。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融资可持续性,是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13日说,亚投行将不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融资比重,到2025年气候融资占比达到50%。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合作项目不断落地,中国与相关国家一道,加强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发展,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亚洲是一个生物宝库,但它的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在整个地区不断扩大的运输网络的威胁。尽管公路和铁路是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必备设施,但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讨论了运输项目对亚洲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健康的水域是运转良好的供水基础设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绿色-灰色评估(GGA)方法可以让利益相关者评估把绿色或自然基础设施纳入供水系统用于提高性能的成本与收益。
社会资本如何填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多种创新融资模式已经出现,包括绿色债券、本币金融、优化混合融资,以及信用提升,这些都是亚行近年来一直非常活跃的领域。
发展融资机构的这种再定位面临着巨大的功能性、操作性和地缘政治障碍。如果多边开发银行要保持相关性和有效性,它们须更为关注发展中国家的优先事项、愿意处理和降低风险,并展开地方行动转型。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要突破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全球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势在必行,这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和破坏。绿色基础设施将成为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必然要求。
显示 1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