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世界不会由中美对抗的结果决定,也不会将世界分裂成两个相互竞争的阵营。展望未来,希望美国能够调整自己,接受多极化的世界新秩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还肩负着与俄罗斯、欧盟以及地球上的每一个其他国家一起,共同促进和维护世界持续和平、发展与繁荣的责任。
3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访问了日本,这是美国总统乔·拜登就职以来第一个访问日本的官方代表团。这次访问的重点是国防问题,但也讨论了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议程。
菲美联盟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面临来自地区伙伴的怀疑、地区经济外交前景不明朗,这都让拜登政府在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无论是特朗普或是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中国都将是未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这对欧洲和亚洲产生影响。对于欧洲而言,它失去了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中心地位。因此,欧洲人迫切希望拜登当选总统,恢复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合作。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美国的经济形势在未来几个月很可能会变得更加严峻,这会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在第一例确诊病例被记录在案之前,美国就对中国的发展轨迹越来越不抱有幻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北京的外交政策。“截至2019 年底。”《纽约人》周刊记者埃文·斯诺在今年初表示,“华盛顿当局几乎完全放弃了与中国的接触政策。”
尽管伊朗誓言要为苏莱曼尼报仇,它不太可能在美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发起全面战争,但由伊朗主导的针对美国及其地区盟友的代理战争或将持续升级。文章指出,中国或能从这种局势中受益匪浅。中东地区的冲突越严重,美国被吸引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为中国推进自己的议程创造了更大的机会之窗。
随着美中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全面恶化,除非美国对中国的主要诉求得到完全满足,否则当前的美中冲突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文章指出,虽然贸易问题似乎是两国之间的主要争论点,但美国的根本关切是与贸易问题密切相关的国家安全问题。
今后,美国在与中国的经济竞争中需要采取一种从根本上不同的方式,要既能增强美国技术和金融实力,又能直接对抗中国的敌意活动。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挑战者,但美国仍可以与之展开正面竞争。不过,美国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战略。
只要特朗普留在白宫,美中贸易战就将持续下去。特朗普对华政策既有战略意义,也有战术意义,但削弱中国是他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因此,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重点是制定一系列措施以遏制中国,将重心从北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在那里建立新的联盟机制,并发展与俄罗斯的合作,这样至少可以防止俄罗斯与中国建立军事政治联盟。
未来几年,中国将会对美国构成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但这种威胁与冷战期间苏联构成的威胁截然不同。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美国将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洲是有道理的。但是,中国虽然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但还算不上敌人,美国也不应该把中国视为敌人。
除美国之外,没有人真正排斥中国在全球和地区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中美而言,耐心重建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仍是唯一可靠的前进道路。美国应在双边关系中坚持互惠原则,促进开放,欢迎中国游客和研究人员,并保卫盟友。
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不太可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不太可能将制造业就业岗位带回美国。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旨在改变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策略。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改变中国的行为需要与欧盟和日本等伙伴合作,但美国的合作伙伴都不同意这一策略。
澳大利亚也不用急于大幅调整自身的安全和防御态势。尽管存在缺陷,特朗普领导的美国仍是澳大利亚平衡与中国关系的最佳选项。
虽然中国在贸易的许多方面都是“局外人”,但其有能力向着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强制许可的全球规范前进。这需要耐心,并应努力维护双方的尊严。虽然中美谈判可能不会立即取得成果,但从长远来看,它是合作伙伴达成共识的一种途径。
过去四十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军事威慑和经济刺激相结合的。然而,促使中国进行短期合作的有力措施涉及一种明显的权衡——阻止美国决策者识别中国的长期意图,这阻碍了美国对中国制定连贯的长期外交政策战略。
美国正在制度性回应中国带来的挑战。随着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的通过,美国预计将加强与包括印度在内的盟国和伙伴的关系。问题在于,新德里能否抓住这一机会,在平衡博弈中占据主动。
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它正在撞向美国,但美国不会让其霸权地位在战略上受到挑战。这两个世界正在碰撞,将会造成破坏,带来附带损害,以及悲伤。
今年,美国几乎肯定会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在敏感领域的投资,也可能对特定的进口产品实施处罚。通过这些措施,美国政府可宣称它已信守诺言,在贸易上保持强硬。
对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盟国来说,作为经济盟友对抗所谓中国“经济侵略”的可能性引起了棘手的问题。美国的所有盟友都是中国的经济伙伴。事实上,美国自身也是。
显示 19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