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缺失、交易成本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普惠金融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普惠金融的开展,印度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政府主导的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印度实践表明,推进普惠金融的自主发展,可以实现普惠金融的范式转换,即从政府主导到自主发展。
英国政府认为,普惠金融就是要确保所有低收入和背景的民众都能获得他们需要的和担得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银行、信贷、保险、养老金、储蓄、转账、支付和金融科技的使用等。
普惠金融对经济福利和可持续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德国,普惠金融措施的实施主要依赖于政策性银行。德国众多的公共储蓄银行、信用社、公共促进银行、使用"开户行"模式的担保银行、金融消费者保护和信用报告体系以及机构之间的关系贷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了德国的金融普惠水平。
宏观来看,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在未来,碳价会达到多高?影响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因素有哪些?碳交易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7月16日在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地会场连线共同启动,首批纳入市场的2000余家发电企业可“尝鲜”参与交易。这意味着在地方试点10年后,中国正式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绿色发展。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总额创历史新高。业内专家指出,我国进出口超预期增长是海外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晚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这是时隔两个多月之后三国领导人再次对话。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的画卷中浸润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治理智慧。
近年来,瑞典风电市场投资不断创新高,企业创新改造旧风场和行业协会推动政府出台促进措施都为瑞典未来进一步加大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在这一领域的对华合作也有较广阔空间。
2019年葡萄牙政府公布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施路线图,成为全球第一个公布减排路线图的国家。专家表示,葡萄牙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这一愿景将为葡萄牙大力发展风电资源提供机遇。
海上风能是德国能源转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德国减少对化石原料进口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调研发现,发展海上风电为德国经济提供新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技术风险大与融资困难等多重挑战。
在美国推动下,七国集团在日前举行的峰会上推出一项名为“重建美好世界”的基础设施计划,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一时间,这一计划的可实施性和预期效果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
为期三天的七国集团峰会13日在英国康沃尔郡闭幕。会议的不少“成果”受到多方质疑和批评。分析人士指出,发达国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最迫切的全球挑战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而是借峰会之机盘算各自利益,暴露出这个富国“小圈子”的内部分歧和矛盾。
来自中东欧国家的高技术和特色产品亮相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受访参展商表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增进中国消费者对中东欧产品的了解。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让中东欧企业在中国市场看到了更多商机,企业将推动更多产品和投资落地中国,继续“掘金”中国市场。
当前,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融合渗透不断深化,数据流牵引和驱动服务流、货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也成为了正在宁波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的一项重要议题。
去年 7 月提出的欧盟氢能战略旨在大力支持绿色氢能的发展。为尽快扩大欧洲的氢能源市场,今年5月中旬欧洲议会批准“蓝氢”作为过渡技术的动议。德国在海外氢能合作项目有望于2023年投产。
拜登政府力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抢占技术制高点,预计美国氢能产业将转向绿色氢能在交通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基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制氢和利用增长将较为有限。
近日,发展改革委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的一切活动。“暂停对话”对中澳经贸关系有何影响?澳方是否会如期核准RCEP?中澳关系是否会出现转机?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全球最容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虽然印尼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当地学者认为政府在减排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加强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可成双边合作的重要方向。
印度作为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意愿和行动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举足轻重。据报道,印度目前也在考虑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计划,并预计将在今年底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作出正式表态。
显示 361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