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五河大新镇韩台村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实现了从过去的“贫困村”到如今的“村集体经济强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华丽蝶变。
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积极鼓励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脱贫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等项目,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广西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举措之一是出台政策打通职业教育“天花板”,出台广西产教融合实施意见、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范职业院校管理,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茶香飘万里,种茶富万家。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岳西县现有茶园18万亩,茶叶年产量6000吨,年产值8亿元,15万茶农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立足山区乡情实际,围绕产业振兴目标,坚持将发展茶叶、油茶两大传统主导产业作为推进全乡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精准施策,有效促进了“两茶”产业生态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带动了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为乡村振兴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据了解,当前广东正围绕产业合作、消费协作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十四五”东西部协作项目并分批启动实施。粤黔两地将深化“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市场+贵州产品”等紧密型协作,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合作共赢。
近年来,安徽省无为市陡沟镇双圩村不少农户走上稻虾连作综合种养发展的道路,“稻虾经济”已然成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和杜文霞一样,吕圩村291户脱贫户依托稻虾连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稳步增收,吕圩村已经走在了加速致富的大道上。
在安徽省利辛县,90个扶贫基地让当地贫困户在稳定脱贫的路上,越走越稳。
利辛县朱集村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种植模式,示范带动农户发展黄蜀葵种植近3000亩,增加村民收入,稳定脱贫成果。
近年来,安徽省利辛县残联结合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信息,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立体帮扶等形式,采取民生救助项目、康复扶贫项目等手段,大力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建行安徽省分行坚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以党建促脱贫,将金融活水引流到田间地头。
每天清晨,在安徽省固镇县王庄镇的街道上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只手拿着簸箕,另一只手拿着扫帚,认真清理着街道两旁的垃圾和杂物。这是已脱贫户张士云的日常工作行头。
泗县大庄镇组织各村常态化开展贫困户“洁美家庭”评比活动,引导贫困户自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贫困群众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充分实现“精神富裕”。
近年来,安徽宿州埇桥区电子商务扶贫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引擎”。
在安徽省肥东县白龙镇同心社区,养殖能手王恩柱利用村级抛荒地,在泥鳅养殖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所经营的同心泥鳅繁育养殖场,已经发展壮大为拥有30多亩养殖水面,年产值10多万元的规模养殖基地。
在安徽省利辛县有这么一群不甘贫困、奋力脱贫的模范,他们在艰辛中自强,在逆境中奋斗,从昔日的贫困户,成为自强励志的脱贫先锋。
连日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黄泥岗镇为帮助群农户增强抵御重大病害、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撑好农业生产保护伞,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宣传活动,通过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让老百姓少损失、多受益,走上脱贫致富路。
为充分发挥光伏扶贫作用,不断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阳光存折”收入,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下足光伏扶贫绣花功夫,强化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认真在“管”“护”“创”三字上发力,以更加严实的工作举措做好光伏扶贫这篇大文章。
安徽泗县积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鼓励全县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自我学习、自我就业、自我创业,通过政府帮扶、社会帮忙,从而实现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变。
显示 3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