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在青岛海事部门保障下,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300TEU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青岛女岛海区成功开展海试。
记者17日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开发项目在渤海海域锦州31-1气田点火成功,深埋于地下2000多米的天然气气龙通过水下采油树系统稳定输送到平台火炬臂,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方/天,可供1500个家庭使用1年。
13日,一辆搭载“解放智慧动力域”的解放J7在吉林省长春市驶下生产线,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第800万辆解放牌卡车正式下线。
记者日前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列车可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轨距、不同供电制式标准的国际铁路间运行,能让国际、洲际旅行更便捷。
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日前正式上线,全球用户可以在线体验来自中国的量子计算服务。
三一重工集装箱起重机近日在位于拉脱维亚里加港的波罗的海集装箱码头正式启用。三一重工27日对外透露,这台设备为三一自主研发,重约1000吨,具有多项核心技术,整机性能行业领先,在全球多个重要港口广泛使用。
日前,由我国自主研发、覆盖137个签约国家(地区)的“一带一路”重要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专网正式开通上线,公众可登录中国“一带一路”官网、中国气象局网,实时获取目标城市未来5天天气预报。该网站填补了国家级“一带一路”气象服务产品空白,标志着我国全球精细化气象预报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进入实质性阶段。
25日上午,随着我国自主制造的“振兴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刀盘徐徐启动,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南京和燕路穿越长江隧道右线工程掘进始发。这是国内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常压刀盘盾构首次开启穿越长江之旅。
19日,《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在海口举行的2019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发布,中国自主研发游戏获海外市场青睐,实际销售收入增速高于国内市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4日批准药物泽布替尼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这是首款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获得美药管局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
11月13日11时40分,由吉林省重点布局、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增添第14个成员。“吉林一号”高分02A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记者8日从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丰满水电机组全寿命周期远程智能诊断服务支持系统”,经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填补了我国在电站智能运维方面的空白。
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历时10年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于27日12时许启动空负荷试车,整机点火试验一次成功。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5日对外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解放牌第六代卡车——解放J6重卡自上市以来,累计产销已达100万辆,成为领军中国卡车市场的车型。
记者13日从南京海关获悉,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12日完成通关手续,从江苏连云港开启首航之旅,标志着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疏浚重器“天鲲号”正式投产。
在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条现代化生产线上,一片片薄如蝉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制造出来。别小看这块仅有2.25平方分米大小的黑色磁性基板,它被切分组装在手机背面摄像头附近,可以保障手机在复杂环境下传输天线信号,相当于和外界互联的传感器。
17日晚,由中国深圳市御通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的“IR抗菌联盟”在巴黎卢浮宫举办发布会,向中外业内人士介绍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持久抗菌功效的IR绿色新材料,在实现中国纺织基础材料品牌化同时助力中外民众的健康穿戴。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的“6速自动变速器”,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批量下线。由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历时6年完成的这一项目,掌握了相关研发核心技术,已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16项。
记者17日从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获悉,我国地震监测的新利器——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已进入整星测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并投入使用,届时我国将成为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多载荷、高精度地震监测试验卫星的国家。
显示 2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