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与泰国主要运营商True Corporation 10日正式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与验证,探索更多卫星应用场景。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于美国和俄罗斯,并经历过重重挑战。但专家表示,如今中国已取得巨大进步并正在迎头赶上,一些关键项目已经实现预期目标。
“今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作为空天发展战略的重要新生力量,商业航天再次被关注到了,这坚定了我们深耕商业航天领域的信心。”陕西天回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部部长马小奇说到。
2月27日,中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
随着新兴技术降低发射成本和卫星成本,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太空影响已经是变革性的,为更多国家和公司提供了投资太空机会。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半年,牵动国人心弦,也得到海外同行关注。海外专家学者表示,希望中国分享在科研和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进展,继续加强合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提出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太空领域一直是意大利和美国这两个盟友过去几年合作的核心。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太空利用范围逐渐扩大,利用人造卫星进行通信和地面观测定位,与经济活动和安全保障直接相关。对于新兴国家而言,在航天大国美国和中国的支持下可以获得诸多好处。
根据2021年发布的航天白皮书,中国旨在成为一流太空强国。相反,印度还未阐明任何如此宏伟的计划,也没有制定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国家倡议。显然,印度不会在未来5年发布有关其太空政策和目标的白皮书,而这会将太空让给中国。
五角大楼希望其下一代卫星拥有足够的能量来躲避攻击,并将希望寄托在核动力上。
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锚定航天强国建设目标,将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深化通信、导航、遥感信息综合应用。
2021年12月30日零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2021年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据统计,2021年全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55次,位居世界第一。
6月18日14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14星。
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6月11日11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北京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海丝二号、仰望一号和太空试验1号天健卫星等3颗小卫星。
由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文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发展航天数据产业,服务智慧海南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超算大数据服务项目推介会”13日在海南海口举行。
随着“龙”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美国重新获得了独立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的能力。这得力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一家私营太空公司的合作。为了实现重返月球和载人火星飞行的目标,美国将需要加强与这家私营太空公司的合作,并让更多的私人和公共外国合作伙伴参与进来。
世界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被颠覆。为了与病毒传播作斗争,全球合作与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但是,应该在更远的地方寻找解决方案,航天技术是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共同战胜这种传染病的领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航天发射活动将会提升商界对太空的兴趣,强化已在发挥作用的市场力量。需要汇总有关消费者和行业偏好的信息,确定人们为太空商业活动买单的意愿,配置资源和资本,以及培育创新。只有市场力量才能在太空建立起商业部门。
显示 2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