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基绿能龙头作用的带动下,西安经开区形成了以隆基乐叶光伏及其关联企业为核心的高效单晶光伏电池、组件及应用集成产业链,并逐渐发展成为西部光伏产业聚集的引领区。
夏日清晨,西安城北的城市运动公园里绿荫满目,柳丝悠长。2003年6月,原西安体育中心整体并入经开区,并在3年后建成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立区三十年,西安经开区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其扎实的产业底蕴也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世界名牌落户世界名城”,1993年10月21日,成立伊始的西安经开区迎来首个外资项目——可口可乐灌装生产项目的落地,其时,媒体的报道标题透露出这座城市对其寄予的厚望。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启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的春天。在春风中启航的西安经开区,顺势承载起时代弄潮儿们的梦想。
2022年,商务部对217家国家级经开区2021年度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显示,西安经开区排名保持在全国前30名的“第一方阵”,摘得西部地区“桂冠”,用实力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历经近30年的耕耘,西安城北的变迁证明了经开区的实力与后劲,同时,也印证了,经开力量,能够给予这座城市更多的可能性。
2022年3月24日,经开区正式发布“四新战略”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开启“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设新征程。
位于西安市城区北部中轴线上的西安北站,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作为围绕西安北站打造的城市新区,拥有明显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的高铁新城是西安“北跨”的重要空间平台。这座高铁送来的“理想之城”,成为近年来西安经开区飞速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
2010年2月,西安经开区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建立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多年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探索获得国家层面认可。自成立伊始,经开区就坚持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之路,逐步建立了富有经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经开区将继续立足工业经济主战场和顶梁柱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以科技创新战略为驱动,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
2003年12月,西安经开区成立10周年之际,已有51年历史的草滩农场整体并入西安经开区,此前交集不多的二者正式“结缘”,携手步入发展新纪元。
2023年,西安正式迎来“北跨”元年。西安北跨,泾渭当先。泾渭新城如今已成为全省、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聚集区,支撑着经开区经济“半壁江山”。作为北跨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泾渭新城将着力打造交通高效便捷、生态宜居宜业、功能配套齐全、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新城。未来已来,令人期待。
近年来,随着西安出口加工区融入新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经开区的对外开放又跨出了一大步。经开区充分发挥“自贸区+保税区”的叠加优势,加快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经开区)两大开放平台的建设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三十年间,西安经开区成为西安“北跨”的第一站。2001年,经开区投资成立国有企业西安经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聚焦完善区域基础配套设施和城市功能,成长为一个专业的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
从荒草丛生到高楼林立,从10万元的启动资金到GDP突破千亿元,三十年光阴,凝结了经开拓荒者的青春;三十年风雨,“经开精神”历久弥新。如今,经开区稳扎稳打走上了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古都西安逐梦向北的精彩缩影。未来,随着西安“北跨”发展提速,西安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全新启程。
显示 15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