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有力的经济恢复需要财政刺激提振需求。融通性货币政策是经济恢复的前提,但是没有财政支持,货币政策自身也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也许能够快速将通胀恢复到预期目标。但当经济深陷泥潭时,不应将扭转经济大局的全部希望放在货币政策上。
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跌、美国商务部修正后的GDP数据低于预期,这些都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美联储年内可能加息一次,而且可能沦为为了加息而加息,“加息”这种外界干扰因素对中国的干扰也将越来越小。
世界主要央行的领导者们似乎并未太过担心非常规货币政策构成的风险。他们认为宽松的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而引发资产泡沫或加剧金融动荡的风险很小。但现实情况是,通过大规模购买政府、企业债券以降低长期利率的那些政策会造成严重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在报告中指出,主管部门应直接调高工资以实现物价上涨,从而抗击通货紧缩,拯救经济。与此同时,日本央行采用了负利率政策、量化宽松,并反复确保能够实现2%的通胀目标。亚洲其它国家的决策者们应如何反应呢?
英镑暴跌迫在眉睫的危险是它能自我强化,尤其是在英国决策者似乎不打算重新向货币市场注入信心或恰当回应英镑暴跌的情况下。英国央行行长卡尼近日暗示不久会降息并放松货币政策,这毫无帮助,表明该行对英镑进一步贬值漠不关心。更令人不安是,决策者没有表示会采取适当举措,阻止英镑对经济施加不当通胀压力。
英国公投结果显示英国将脱离欧盟,让投资者情绪突变。分析人士预计,短期避险情绪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并且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但为了让埃及成为一个由私营部门主导的繁荣的经济体,为所有公民提供就业、分享繁荣,政府必须要立即行动。文章建议埃及至少要实施以下政策:追求宏观经济稳定;确保充足的外部融资;实施重要改革,让埃及成为对投资者友好的国家;调整货币政策体制;落实2016年经济计划。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殷勇4日在青岛表示,相比而言,中国经济目前还处在一个中高速的增长水平,核心通胀还保持稳定,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工具、准备金率都有正常调节的空间。他强调,中国央行没有进行量化宽松,从这一点看,中国货币政策回旋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本次权威人士访谈多次强调高杠杆风险,并且单设一部分专门谈及经济风险的防范,这说明高层对风险的敏感和重视,一季度明显的信贷天量增长有望“踩刹车”。
中国的经济基础与其过紧的货币政策间的矛盾正愈演愈烈。自2012年5月18号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再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发生了剧变。/
中国是时候放松其货币政策了,因为中国不能仅仅依靠其开放市场的操作来执行货币政策,并降低整体经济所面临的高利率。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应如何放松其货币政策?
显示 33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