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白水河村成为惠水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基地,传统的农业模式、生产方式也开始改变,特别是“稻鱼共生系统技术服务高端订制”千火农业扶贫项目的引进,多年荒地变成了良田,打工村民返乡务农,偏远山村一跃成为贵阳市民的生态农业种养业基地。
10月28日下午,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招商对接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民族会议中心举行召开,省内外中药材产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聚一堂,共谋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会议由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主办。
近年来,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设置“扶贫作坊”,成立“摆贝苗族妇女刺绣互助组”,邀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技术指导,组织苗族妇女就近学习刺绣、蜡染等苗族传统手工技艺,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制作苗族百鸟衣、蜡染围巾、丝巾、苗绣手包等工艺产品,通过专卖店、电商平台等渠道,把产品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站在发展新起点上,贵州正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推动“四个强化”,做实“四个融合”,为奋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六个重大突破”,更好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力量。
今年贵州安排重大工程项目3357个、年度计划7262亿元。9月份,省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736.99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5730.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8.9%,新开工项目854个、占年度计划的88.8%,建成项目215个。
从2008年开始,当地打造旅游景区带动经济发展,改造升级西江的基础设施,并于次年成立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苗族文化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西江名气渐涨,并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多赢——产业兴、百姓富、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贵州省作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承载着助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探索性建设任务。贵州将按照“云仓服务中心站点基地农户”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建立“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的电商供应链体系。
贵州省桐梓县高桥镇火石村村民徐火方在浙江玉环市打工多年,今年女儿出生后,他一直没时间回桐梓老家给女儿上户口。
根据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2650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4.9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347.65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6457.38亿元,增长2.9%。
近日,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毕节市和安顺市四个市州人民政府官网分别发布公示,沿河、榕江、从江、纳雍、威宁、赫章和紫云7县拟退出贫困县。至此,加上今年10月12日黔西南自治州发布的《关于对晴隆县、望谟县拟退出贫困县的公示》,全省最后9个尚未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已全部发布了拟退出贫困县的公示。
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18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开幕。将持续至11月18日的绿博会,举办国土绿化成就展览、展园评比竞赛和园艺专业展示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趋势。
记者13日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贵州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开拓东部市场基础上,通过举办“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和消费扶贫月活动等,截至9月底,贵州扶贫产品销售金额达102.78亿元,惠及全省83个县区、110余万贫困人口。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通过“云上贵州一朵云”“政务服务一张网”“智能工作一平台”,推进政府数据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互联互通,逐步消除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
日前,贵州省湄潭县黔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首个红茶外贸订单发货。这批红茶价值320万元,将运往遵义综合保税区,通过“公铁联运”搭乘中欧(中亚)班列,出口至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五国。据悉,整份订单总价值3200万元,预计在11月30日完成订单交付。
10月12日,“融创中国-友成基金会结对帮扶龙塘精准脱贫成果移交仪式暨龙塘山房民宿开业仪式”于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举行。这代表融创积极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也代表着龙塘村从脱贫迈向振兴。
走进大方县羊场镇桶井社区各村寨,在家家户户的房屋周边院子里,种满了重楼、苦参、川芎、独角莲等中药材,形成了庭院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
10月11日,首届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上,来自黔南州平塘县的8位“八音弹唱”非遗传承人,在大会分论坛“2020乐器文化创新发展论坛”中,表演了“八音弹唱”代表曲《庆丰收》和《盘花歌》。
实施“双千工程”以来,贵州实体经济筋骨见强、肌肉见长,众多知名、高成长性企业纷纷落户贵州,一批批企业“蝶变”突围。
中秋国庆八天小长假,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万亩刺梨园里热闹非凡,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刺梨采摘、品农家美食、享受乡村“慢生活”……
显示 650 条中的 281 到 3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