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匈牙利企业贸易对接会暨签约仪式”9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两国近百名企业家、代表出席活动,双方企业签署多项贸易协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所长彼得·德赖斯代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促进贸易开放和包容至关重要。
日本财务省8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贸易逆差下降,海外投资收益增加,4月日本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大增76.26%。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进入新发展阶段。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期旨在创建更有效、透明和碳市场的举措。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和私营部门在自愿碳市场上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交集。这些新颖举措表明,市场设计选择意味着自愿碳市场的不同目标。这些模式为政府提供了支持自愿碳市场合法性和成功的新途径。
首届中国(德国)贸易博览会5日上午在德国埃森展览中心开幕,超过500家中国企业赴德参展。
今年前4个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怎样?近期中美经贸沟通成果以及经贸关系走势如何?商务部1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世界贸易组织5月31日发布报告说,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仍然低迷,这一态势在第二季度可能出现好转。
“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十个年头,以互联互通、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减贫为特色,把清洁、绿色、数字技术等理念机制化。该倡议已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与合作的标志性品牌。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10个年头,以互联互通、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减贫为特色,把清洁、绿色、数字技术等理念机制化,该倡议已成为成员国共同发展、繁荣与合作的标志性品牌。
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26日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承诺将在环境、食品安全、全球疫情影响等领域共同面对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25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塑料污染与环境可持续塑料贸易非正式对话”工作会议,推动和国际竹藤组织“以竹代塑”倡议加强交流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25日在美国底特律开幕。为期两天的会议将主要讨论世界贸易组织相关事宜及各经济体贸易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等。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亚太地区中间产品贸易的份额占比近年来不断增加,中国在亚太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23日,商务部主办的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推进会在厦门召开。
日本财务省18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4月贸易逆差为4324亿日元(1美元约合137日元),同比下降近50%,这是日本连续21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12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厄瓜多尔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11日正式签署。
9日,海关总署发布我国外贸最新运行情况:今年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4月单月进出口3.43万亿元,增长8.9%。
欧盟中国商会与北京大学9日在布鲁塞尔联合举办聚焦“新形势下中欧经贸关系”研讨会,来自中国和欧盟政界、商界、学界的60余名与会代表呼吁中欧加强合作,共商全球治理。
显示 891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