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再次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能量。作为“双11”的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在国内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深入推进,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立足欧亚非、面向全世界,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企业“走出去”,走向的是风景无限的广阔天地。同时也应看到,相关国家在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会给企业“走出去”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
全球化智库(CCG)8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六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7年11月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高端生产、智能制造等行业成对外投资新热点。中国企业对美投资领域广泛且更重视全产业链布局,中国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化步伐加快。
“轻工业国际产能合作主题论坛暨产业对接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轻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理事长何烨表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正成为推动轻工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
来自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104家经销商代表共聚贵州,参加茅台集团的2017海外经销商大会。茅台集团提出,2018年海外市场供应计划只增不减,同时会适度开发和增加市场品种,并加快培养海外“茅二代”。近两年内,要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茅台营销渠道,特别是要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倾力开拓非洲和澳洲市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国内国际的双重意义,在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为全球经济转型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注入新活力。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一些企业的利润增长正面临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一些大型工程承包商纷纷涉足基础设施投资业务,向投资商转型,希望在获取投资回报的同时拉动工程业务。在各大承包商投资业务发展如火如荼时,一些承包商对投资业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融资就是找钱;认为基建行业投资风险低;将公共关系好与投资风险低划等号;将控制风险简单理解为分散投资;认为收益稳定的基建资产不需要关注投资时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5日透露,中国茶叶出口态势良好,其中,2016年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口总量以及出口总价值均实现同比增长。
由国家商务部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十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11月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揭幕。内地与香港的知名企业就优化服务业合作,构建有效交流平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了探讨。
中国水利电力第十三工程局于2013年2月通过国际竞标方式成功承接波兰项目。由于存在亚欧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因素,传统的公司国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波兰市场的现状。公司在波兰市场大胆创新属地化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整套属地化的项目管理机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波兰成功执行建筑施工项目的中资企业之一。
在走出去的大趋势下,众多中国企业都在积极发展海外市场。在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品牌、专利、商业秘密、版权等,都是企业赖以生存、长远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必将面临海外陌生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带来的风险。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也同样会给企业的海外发展埋下重大隐患,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并非无法避免,如果谨慎预防、妥善处理,便能给海外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境外园区拉动对外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中资企业也面临着多种发展瓶颈,如:对海外投资建设的国际规则不熟悉,与合作国的主要关切与发展诉求没有紧密对接,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国别风险研判能力较弱。当前阶段,在全面梳理总结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更应注重与合作国“共商、共建、共享”,打造以经贸合作区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力争短期内实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王志乐认为,关于对外开放与吸引外资,需要警惕“中国不再需要继续开放和利用外资”的错误思潮。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亟需实现从投资输入国思维转变为投资输出国思维。
在第三届对非投资论坛召开前夕,国家开发银行编制了《中非经济合作:知识分享、共同发展》报告,这不仅体现了开发银行服务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非合作的不懈努力,也展示了开发银行与国内外智库合作、加强研究、实现知识分享的良好夙愿。
9月29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京举办“诚信机电 融通世界”中国机电信用合作论坛,通过发布2017年度机电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搭建与驻华使领馆沟通合作平台,助力中国机电企业以不断加强的诚信知行,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在近日在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合规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顺应全球强化合规经营的潮流,建设廉洁、诚信的“一带一路”正在从外在约束变为企业“走出去”的内在要求,建设合规管理体系和国家标准等工作也将成为今后合规领域的重点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近4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的GDP已成长为世界第二,中国的人均GDP也不断增长,经济的成长带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医疗健康。记者19日从刚刚在广州闭幕的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健康保健产业博览会采访了解到,中国的健康产业已迈入蓝海时代,中国企业也趁机加快走向国际。
随着“走出去”企业在目标投资国的深入发展,在当地的运营活动也日趋复杂化,由此也会带来更多的税务影响。当地税务机关在阐释相关纳税义务和应用税收协定时可能与企业的税务处理出现分歧或争议。此外,某些国家的税务机关会采用激进的征税态度,比如虽签订了税收协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不予以执行,从而导致双重征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
显示 406 条中的 321 到 3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