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戌(2018)年查干苏鲁克大典那达慕大会蒙古象棋比赛的赛场上,一身绿色蒙古袍的赛音吉雅穿梭忙碌,给观战的爱好者们讲解规则。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将蒙古族民族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带动了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双提升。
古如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如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十三世纪传承的蒙古王朝宫廷“礼仪国歌”,在盛大庆典开始时所唱的长调歌曲,它与普通的长调民歌截然不同,可谓世界唯一。
漫瀚调生于鄂尔多斯,源自蒙汉文化交融。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造就了漫瀚调举世无双的文化魅力;广泛的群众性和贴近性,赋予了漫瀚调长盛不衰的艺术风采。
十七世纪,鄂尔多斯两位伟大的史学家罗卜桑丹津和萨冈彻辰推出史学巨著《黄金史》和《蒙古源流》,这两部文献与《蒙古秘史》并称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这是鄂尔多斯永恒的骄傲,是民族文化的不朽丰碑。
在历史传承、时代进步和社会扩展中,鄂尔多斯文化创造和吸收了很多内容,日益变得丰富多彩。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文化的巨大宝库,是弘扬民族历史的不朽丰碑,是民族精神的辉煌殿堂。
1955年春,成吉思汗陵建筑工程正式开工。成吉思汗陵重建工程于1955年10月30日竣工,1956年陵园落成。
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民众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即八座白色的毡帐,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由于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八白室的建立正是适应了游牧的特点,可以随时迁移,以便随地祭祀。
俯拍成吉思汗陵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通常立在山顶丘陵之高处和风水之地。在鄂尔多斯地区敖包通常有独立敖包和十三敖包之分。蒙古族自古以来崇尚十三,把十三看作是吉祥之数。阿拉坦甘德尔敖包,是古人为纪念成吉思汗掉马鞭而设立。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路过鄂尔多斯,目睹这里水草丰美,是一块风水宝地,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人们为纪念此事,便设立了敖包。成吉思汗陵园建立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苏鲁克大祭祭天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落旗境内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的象征,是祭祀这位伟人英灵的神圣场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80平方公里,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形成了祭祀文化区、历史文化区、民俗文化区、草原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的整体布局,是世界上唯一的以成吉思汗文化和蒙古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五一”期间,天暖气清,惠风和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旅游人气指数节节攀升。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生态游成为游客首选,自驾游火爆。
3000万吨运煤专线项目、25万吨二甲醚项目、总面积25400平方米的生物肥厂项目近日同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工。
春风化雨润草原,万物生长竞芳华。内蒙古将紧紧抓住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乘云而上,借数升级,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府28日对外称,该市贸促会正式发放了第一张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此举也意味着该市的出口货物正式有了“身份证”。
紧跟鄂尔多斯今年第一场雪,由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东胜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鄂尔多斯冰雪嘉年华暨第七届鄂尔多斯冰雪旅游文化节18日在东胜区九城宫旅游度假区国际滑雪场开幕。
显示 267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