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土关系近来急剧恶化,土耳其里拉受影响大幅贬值,甚至有可能引发土国内更广泛的危机。与土耳其经贸关系密切的欧洲也因此受到波及。
过去两年间,评论员和中国经济观察人士一直担心中国信贷“过度”增长。不过,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对此持不同观点。拉迪认为,中国的金融风险被夸大。他指出,中国的领导层意识到风险,并采取了减缓信贷增长的措施。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也确认了拉迪的判断。
美国国会要求联邦金融机构对贷款发放者采用风险自留规定。国会希望这些发放者保留约5%的贷款风险,以便“共担风险”。然而,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完全削弱了国会采用风险保留要求的目标。为了推进自置居所,监管机构和立法者正在证明这些豁免是合理的。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港的一大优势便是金融领域的开放,支持金融机构以自由贸易港相关业务为载体,加大跨境业务尤其是跨境人民币产品的创新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国际化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工具,为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提供全流程资金支持。而如何做到在金融开放的同时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实在是考验智慧的一件事。
经过近十年的停滞,欧元区终于等到了强劲复苏。虽然这样的成绩可以让人松一口气,特别是对于债务和失业率高企的国家来说,但同时也滋生了对欧元区基本状况的自满情绪。维持现状或无奈地接受边际变化将是一个严重错误,因为货币联盟继续饱受金融脆弱、长期增长条件不理想、经济和政治分歧严重之苦。
网络货币绝不会取代国家货币,但仍很难打消其可能会侵蚀国家和金融机构对付款方式的独控状态的想法。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种现象蔓延且没有得到管制,也可能影响到一国国内的稳定。
阿根廷已正式开始轮值G20主席国。此时,该地区面临着两大挑战。首先是宏观经济稳定性面临着系统性风险,其次是不尽如人意的经济增长率。这对G20议程的两个核心环节具有重要影响。
所谓的“大衰退”始于2008年末,一直持续到2009年中期,是由房价和其他资产价格突然暴跌所致。这些在事后看来显而易见,但当时似乎没人预见到。如今,我们会犯同样的错误吗?作者认为很有可能。
中国央行9月8日晚间下发给商业银行的通知显示,从9月11日起,中国央行将取消一条两年前推出的会加大交易员做空人民币成本的规定。
经历多年的信贷超快增长,中国领导层现在高度重视降低金融风险。自2016年底以来,中央层面对此问题频频关注,已带来大量政策变化。伴随着这些进展,中国信贷扩张在最近几个季度大幅放缓。传统观点认为,财务紧缩和最近企业利润回升无力会减缓经济增长。作为回应,政府将不会控制预算赤字,推动适当的结构性改革。
日前,发改委发言人称,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体育俱乐部非理性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行事。一些企业早前已被列入银行业的观察名单。在此之前举行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日在提交至国会的货币政策报告中说,尽管今年2月以来资产估值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上升,但美国金融系统脆弱性仍比较温和。
范一飞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进一步摸清风险底数,坚决整治金融乱象,更加重视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在处置风险中的平台作用;抓紧做好补体制机制短板工作,切实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能;继续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对中国而言,未雨绸缪,“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无论在总理记者会,或是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风险”都屡次出现。为什么把金融风险提高到显著位置?总体而言,中国正在“新常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换挡期”,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但市场化带来的市场波动有时超出预期,加深加重了掌握市场和改革深化的难度。
“金融风险”已成为监管层的高频词。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证监会、银监会等都提及防控金融风险。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金融风险”,并点名四个领域。报告称,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风险防范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防控金融风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017年,应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进程中,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麦肯锡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16000多家金融科技企业正在分解和蚕食传统银行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尤其对支付、现金管理和资金管理影响巨大。“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等各有各的优势,随企业平台化趋势推进,未来每个平台都以核心服务见长,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必由之路。”
多位美国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建议中国加大改革力度为中长期经济健康增长奠定基础,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
新西兰储备银行行长格雷姆·惠勒30日表示,新西兰金融系统状况整体良好,但乳制品价格波动和住宅价格上涨仍给经济发展带来金融稳定风险。
中荷双方在投资方面的合作空间广阔。荷兰拥有世界一流的公司,可以在很多领域向中国提供技术和专业技能,诸如农牧产品、水资源管理、能源和化学行业等;荷兰企业也将会有额外的机会与途径进入到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其他市场,两国企业也可以共同开发产品,实现双赢。
显示 61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