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工厂、新研发中心接连落地,在经济热土长三角和珠三角,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热情不减。这不仅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中国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看好。
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在外向型经济高地长三角,上半年浙江出口额增长3.3%,安徽出口额增长3.2%,上海出口额增长0.7%,纷纷实现正增长。上半年江苏出口额下降5.6%,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3个百分点。
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项目4日在上海签约落地。该项目采用地方政府、央企和地方国企合作模式,旨在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落地与城市更新相融合,树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标杆。
25日8时18分,D771次动车组列车搭载200余名上海游客从上海南火车站启程,前往具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美誉的浙江兰溪,开启了为期两天的人文休闲养生之旅。自7月14日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游以来,长三角旅游业复苏逐步进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进一步打通区域经济动脉,助推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继6月底商合杭铁路全线通车之后,近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行,长三角经济动脉进一步打通,苏中苏北城市融入长三角“全面开花”。
今年以来,中央层面进一步强调新基建重要性,各地也在加速布局,近段时间长三角地区更是动作频频。作为数字新基建之首,长三角多地提出将5G作为2020年新基建发展重点,重点区域要实现5G网络全覆盖。
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立足全国储量最大的优质石英硅资源,坚持以“招大商引强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和工业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不断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拉长延伸硅基材料产业链。截至目前,凤阳县工业园区共引进相关企业84家,签约项目106个、总投资536.35亿元。
6月28日,一列高铁列车缓缓驶入郎溪南站。作为商合杭高铁途径安徽的重要一站,郎溪南站的建成通车,标志着郎溪全面迈进高铁时代,实现了郎溪铁路客运历史性的突破,也见证了中国交通运输的提速与蝶变。
18日,中国商飞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就已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展开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发布中国商飞供应商开发需求指南、启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成立中国商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飞机增材制造协同创新联盟等,共克技术关、共建产业链。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0年长三角铁路端午小长假旅客运输方案近日出台,为应对客流高峰,长三角铁路计划在启用高峰线的基础上,对运力紧张方向和时段增开50对临时旅客列车。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草案18日正式公布,并开展为期30天的社会公示。这是我国首个由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对长三角和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我国长三角地区企业纷纷基于工业互联网展开创新,推动自身及产业转型升级。
临建高速的推进是长三角不断完善路网布局的缩影。作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起到基础先导作用的交通设施,一批公路、铁路项目在2020年计划完工通车。
随着全国“一网通办”服务走向纵深,去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开展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打造。
一列满载工业机械零配件、纺织品、光伏产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海安—东盟)从江苏海安出发,开往越南河内。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至东盟的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
4日起,江苏版的健康码——“苏康码”正式上线。
为贯彻落实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浦东新区第一时间制定了16条举措,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
新旧动能率先转换为经济增长添动力,高质量一体化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长三角参与世界经济能级……2019年前三季度,沪苏浙皖一市三省GDP增速全部为6%以上,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新旧动能率先转换为经济增长添动力,高质量一体化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长三角参与世界经济能级……今年前三季度,沪苏浙皖一市三省GDP增速全部为6%以上,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显示 232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