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人才支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服务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高地。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长三角农产品市场,大力特色产业培育,推动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营销品牌化,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长三角“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米袋子”等直供基地。
今年以来,临沂举办一系列活动,全力推进沂蒙优质农产品深入对接“长三角”。
18日下午,40多家企业相聚在上海松江区洞泾镇,携手交出了一份“双百亿”的签约单,共谋长三角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科技转化和产业协同。
19日,由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联合会共同发布的2020长三角百强企业排行榜出炉。长三角百强企业2019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取得较高增长,百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到1637亿元。
16日至18日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魔力上海”“水韵江苏”“诗画浙江”“美好安徽”集中亮相。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及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更多居民乐享区域一体化发展红利。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物联网技术策源地、产业集聚地和应用大市场。18日在上海嘉定举行的第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上,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合作完成签约,并发起成立了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联盟。
位于沪苏交界处的康力大道对接东航路工程9日建成通车,从江苏吴江汾湖到上海青浦金泽之间的车程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5分钟,两地居民出行更加便利。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一年来打通的首条省际“断头路”,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道路互联互通再上新台阶。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运行一年来,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加快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种好一体化制度创新这块试验田。
记者从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获悉,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和海事主管部门日前在合肥签署《长三角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合作备忘录》,提出在3年至5年内基本建成长三角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合作示范区,通过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提升区域海事监管能力,优化航运营商环境。
长三角三省一市重点环保企业和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等5家单位发起的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3日在江苏盐城成立。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共43家,包括行业龙头、科研机构、知名高校等,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
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制造全面升级,长三角区域一市三省之间的合作在人才、产业、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今年前三季度,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经济逐季回升,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组建来自沪苏浙两省一市的35人团队、发布32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60个亮点项目……11月1日,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运行一周年。
记者28日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才交流合作成果发布会获悉,近年来,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初步形成了“九城一张网”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提升了长三角城市群参与全球高端人才资源配置的整体竞争力。
近日,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在上海启动运营。与会人士表示,将依托长三角雄厚的产业和科研基础,推动超导技术更好服务国家重大能源战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材料支撑。
“电子证照互信互认”拓宽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同城”待遇、大数据筛查无证经营的外卖商户、智能引擎精准定位困难群众……从安康码到“城市大脑”,长三角地区借助数字技术优势,先行先试,突破行政壁垒,刷新一体化发展的高度、速度和温度。
22日,记者从2020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暨浙江省职工网络安全攻防技能大赛上获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匠联盟正式成立。
数字化如火如荼、“云经济”方兴未艾。12日,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开幕。本次活动以“线上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布了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报告,长三角制造业正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5月,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运行,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实现首批51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地级市)的政务服务中心已完成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上统一入口设置,并开设了数百个线下专窗。通过线上线下的协同服务,实现了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的“跨区受理、异地办证”。
安徽省合肥蜀山区抢抓合肥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机遇,全面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力培育和完善环境产业生态链,创立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中国环境谷”金字招牌。
显示 236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