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起,江苏版的健康码——“苏康码”正式上线。
为贯彻落实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浦东新区第一时间制定了16条举措,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
新旧动能率先转换为经济增长添动力,高质量一体化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长三角参与世界经济能级……2019年前三季度,沪苏浙皖一市三省GDP增速全部为6%以上,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新旧动能率先转换为经济增长添动力,高质量一体化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长三角参与世界经济能级……今年前三季度,沪苏浙皖一市三省GDP增速全部为6%以上,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长三角三省一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表示,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办案合作,通过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卫生监督执法联动协调机制,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卫生监督执法一体化进程。
“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会议暨理论研讨会”于2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在会上签订《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备忘录》。
记者从安徽合肥召开的第十一届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会议上获悉,长三角教育将率先在高教、基教、职教、师资、教育规划等若干领域进一步加强协同,重点突破。
16年前,26岁的沈千棋揣着一张双程票坐上从加拿大飞往上海的飞机。落地浦东机场那一刻,他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马上坐原班机回去”。
从12月1日起的一年内,交通银行免除长三角区域内企业网银行内转账汇款手续费,实现长三角区域转账同城化。据估算,此项服务一年可为长三角区域客户减少近500万元转账手续费。
联盟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倡议发起,14日发布了《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上海宣言》。
作为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汇聚了众多台商台企。在深耕长三角的基础上,他们也开始放眼更广阔的大陆市场,寻找新一轮布局机会。
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合作组织10日发布的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地图显示,长三角已集聚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企业,产能规模占全国50%以上。
记者近日从合肥市数据资源局获悉,本月,长三角重点城市将启动“一码通域”,未来,长三角城市居民只需出示一个自己习惯使用的二维码,便可以在长三角城市公共交通、园林旅游、公共卫生医疗、文体设施服务等民生热点领域实现“一码扫天下”,方便快捷地享受各服务场景身份验证、城市优惠及快捷支付等服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和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措施的通知》,推出16项税收便利服务举措,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精准医学是多学科、多领域、多技术融合发展而成的知识与技术体系,其核心是将大数据应用于临床医学,形成个性化诊疗方案,从而实现有效预防、精确诊断、精准治疗。
长三角三省一市创业服务机构日前在合肥发起倡议,通过长三角创服联动,协同发展,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资源,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日前在上海揭牌,这意味着,地处皖北的界首市将依托离岸科创中心,共享上海的科创资源,为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这也是安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又一新探索。
近日,“推动长三角地区医保一体化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长三角41个城市已实现异地门诊结算。
今年5月,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上线,在经过几个月的试点之后,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实现了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街镇100%全覆盖。长三角的居民能够打破户籍限制,在居住地享受相应的政务服务,实现长三角地区通办。
“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交界处,各有一个丹阳镇,镇名相同、镇街相连。近日,两市签署了合作协议,提出重点建设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产业共融、交通共网、治安共管、环境共保等方式释放“同城红利”,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显示 236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