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与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全球价值链脱钩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为更好地理解此类行动可能对贸易和福利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一个可计算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模拟结果证实:故意用非关税壁垒划分世界会降低所有卷入冲突国家的福利,因此决不能轻率行事。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协议能让非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容易,从而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
坦桑尼亚主流媒体《卫报》10月6日报道,非盟委员会呼吁解决非关税壁垒问题,以实现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的主要目标。
确保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市场准入已成为一项挑战。非关税措施已经成为渔业和农产品等农业食品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非关税措施通过信息、合规性和程序成本增加了生产商,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贸易成本。考虑到与此类措施相关的贸易成本,东盟应协调相关规则和标准,以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
7月2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召开了贸易部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视频会议。
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2国经贸主管部门7月2日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应避免实行出口管制或设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必需品尤其是医疗用品施加的任何现有贸易限制措施。
如果美国和欧盟能够达成一致,将对其他国家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但要确保其他国家不会试图抢走主导权。
中美在贸易问题上似乎再次陷入僵局,这令下一步的行动变得模糊。特朗普政府需要与中国制定一套更全面的贸易自由化方法,以实现更具实质性的目标。牛肉输华协定证明小交易对市场影响有限。更根本、更系统性的问题(如关税和广泛的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法通过短时间的会议和对话解决。
本文是对基于MAST非关税分类的韩国非关税措施数据库的总结。本文还分析了韩国针对十大进口产品(HS 2-digit)的非关税措施的定量与定性特点。本文研究发现,十大进口产品集中在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最具代表的非关税措施。
在谈论保护主义时如只关注关税,会容易忽视很多问题。因为各国已有用非关税措施(NTMs)取代关税的趋势。非关税措施主要依附于法规,其影响难以量化。为应对非关税措施的不透明和异质性问题,各国须就非关税措施问题展开国际合作,并恢复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自东非共同体建立以来,该区域国家间的经济、政治联系稳步增强。东非共同体关税同盟于2005年成立,对来自共同体国家以外的产品采取同等关税,并为在2010年以前取消各成员国相互间的关税铺平道路。尽管如此,现有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东非共同体对区域内国家之间贸易的影响不一。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的几个项目表明,贸易可以改善福利。国际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鼓励有效生产和扩大消费,这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包容且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文章重点关注了基础设施、农业和贸易便利化问题,分析了肯尼亚和南非目前与英国和中国的互动情况。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专家Linda Calabrese和Andreas Eberhard-Ruiz在《何种非关税壁垒会影响东非共同体?》一文中表示,尽管东非共同体建立后,区域内贸易在绝对数量上显著提升,但东非共同体内部的整体出口占该区域出口总额的比例并没有增长。
显示 1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