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重视对非洲国家的技术援助。中国对非技术援助存在透明度有待提高、可持续性有待加强、援非专家储备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增强中国对非技术援助的技术传递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等方面加以改进。
由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委托开展的《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不久前对外发布。报告面向15个非洲国家的18岁至24岁青年进行了4500余次面对面深度访谈,其中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在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非洲以外国家;76%的人表示,中国对其国家和生活发挥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对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决策及工程项目完工及时效性等方面获得非洲人士高度认可。分析指出,中国以高质高效的实际行动给非洲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和机遇,并赢得良好口碑,主要体现在对非合作的实干、优越的质量以及对非尊重平等方面。
近日,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对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决策及工程项目完工及时性等方面获得非洲人士高度认可。
由中国商务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非洲农产品进口论坛”28日在湖南长沙举行。
26日下午4时20分,在长沙海关所属长沙黄花机场海关监管下,首架由长沙飞往亚的斯亚贝巴的货机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起飞。这是湖南至非洲的首条国际货运航线,计划一周执飞3班。
非洲大陆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虽然非洲国家对全球排放较小,但仍然很容易受到这一现象破坏性经济影响。本文探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如何支持非洲国家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挑战。
20日,满载着化工品等货物的渝穗海铁联运(重庆果园港-广州南沙港)国际班列,在重庆果园港缓缓驶出,奔赴广州南沙港。同时,从南沙港发往重庆果园港的对向列车也发车。这标志着重庆果园港与广州南沙港渝穗班列正式开始运行。
福建省外办“国际友城+”系列活动之“中国(福建)-非洲青年跨境电商大会”18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
展望未来,非洲经济形势挑战和机遇并存,在非中企可通过把握非洲经济一体化、数字经济建设、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等带来的新机遇,同时关注疫情、通胀、汇率和社会动荡等带来的风险,积极打造中非合作新高度。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安双边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前2个月进出口总额41.99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高于中非贸易平均增幅(24.9%)。
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已一个多月,这场冲突将从多方面对非洲经济带来影响。分析人士认为,高度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粮食的非洲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此外,俄乌局势造成国际油气价格上涨,对非洲多国通胀带来更大压力,威胁非洲经济复苏取得的成果,使非洲经济再次陷入困境。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实现跨越式增长,中国已连续12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记者采访多位中非政商学届人士了解到,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存在贸易结构过旧、投资增长乏力、传统合作模式面临挑战等难题,但仍有巨大潜力待挖掘。
关注中非经贸合作的人士可能已经注意到——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达25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3%。2021年1到9月份,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同非洲地区双边贸易总额突破2500亿美元大关,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专家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非经贸合作彰显韧性,前景可期。
中国是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双方已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实施上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当前,中非各自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共同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绿色能源合作,将为后疫情时代非洲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专家表示,受益于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非洲地区贸易稳步恢复并成为全球贸易增长亮点之一。中国持续扩大进口非洲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产品,为非洲经济复苏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业化是非洲实现包容性和持续性发展的前提。近年来,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以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为龙头,助力非洲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进程。
2021年的非洲,局部动荡与新冠疫情交织,跌宕起伏。2022年,非洲风险与机遇并存,回稳可期。
显示 905 条中的 281 到 3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